沈陽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學院源于1978年設立的沈陽航空工業學院計算機及應用本科專業,隨著計算機學科的發展和學校辦學水平的提高,1995年組建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并于2003年更名為計算機學院,延續至今。
在專業建設方面,學院現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和軟件工程三個專業,并于2012年開始招收本科學位留學生?,F有國家首批一流專業建設點和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專業各1個,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專業和省特色專業等專業建設工程4個。學院現有辦公面積近7000平方米,本科實驗設備約2000臺套,專業實驗室11個,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省級實驗示范中心和省級實踐基地各1個,并與20余家企業共建實習實訓基地。
在學科建設方面,學院現有1個國家工程中心和4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擁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及電子信息領域工程碩士培養權。20余年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先后獲評遼寧省首輪重點學科、遼寧省重點培育學科、遼寧省優勢特色學科,并在2016年的第四輪全國學科評估中獲評“B-”,于2018年獲批省一流學科,學科建設成效位居省屬高校前茅。
在師資團隊方面,計算機學院現有專職教師83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8人,講師39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39人,國務院津貼獲得者、省百千萬人才等各級人才稱號獲得者50余人次,學院結合專業建設情況聘請企業專家和其他高校教師擔任外聘教師。建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網絡工程系、軟件工程系、基礎教研中心、實驗中心、留學生工作部和大學生創新實驗室共7個二級教學機構。同時,以教授為核心,依托科研團隊和遼寧省大規模分布式系統重點實驗室,組建了分布式系統、信息安全、泛在網絡計算、數據庫技術、協同無人系統、計算機圖形與圖像處理、融合創新7個學術研究室。教學和科研機構交叉并存,共同推動著學院的發展。
在科學研究方面,計算機學院堅持學校的航空航天特色,近5年,共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軍工企業合作等項目334項,研究經費總額17285萬元;發表SCI、EI收錄論文256篇,申請和授權發明專利72項,軟件著作權17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勵4項,使學科在航空工業領域累計獲獎23項。承辦和協辦第14屆中國虛擬現實會議、第18屆普適計算與通信國際會議、中國計算機大會等國內外大型學術會議9次。
計算機學院秉持“以學生為中心”和“精確度量、科學評價、持續改進”的人才培養理念,引導學生自主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人才培養獲得社會的廣泛認可。近3年,學生獲得省級以上競賽獎勵451項,其中國家級148項。學生入學分數線、就業率和平均薪資水平遠超省內同類專業平均水平,畢業生在航空航天企事業單位、IT企業和政府機關等生產、科研和管理一線崗位就業后,表現出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勤謹的工作態度和良好的協作精神。由于畢業生專業基礎扎實、業務水平高,能很快成長為用人單位的技術骨干或技術管理干部,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認可和廣泛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