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決策部署,圍繞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核心點,持續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努力培養一批規模宏大、富有創新精神、勇于投身實踐的創新創業人才隊伍。
堅持育人為本,強化思創融合。以培養學生家國情懷和創新創業精神為核心,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打造同向同心育人格局。發揮紅色基因鑄魂育人作用,挖掘校史中的創新創業精神,建設“馬蘭工作室”“彩虹人生”等31個教育基地和特色平臺,激勵廣大學子勇擔使命、敢為人先。發起成立或積極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創業教育聯盟、中國高校眾創空間聯盟等組織,建成“鄉村振興”“大健康”等9個校級平臺,引導學生胸懷“國之大者”,聚力解決重大問題。建立求是強鷹俱樂部、創業聯盟等創業類學生社團30余個,每年舉辦創新創業類活動300余場;實施“求是強鷹實踐成長計劃”,邀請150余名企業負責人擔任創業導師,共同指導和支持學生創新創業實踐;開展“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活動,引導廣大學生赴西部、去基層、進社區,用創新創業成果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努力培養“敢闖會創”、有家國情懷的青年奮斗者。
堅持貫通培養,強化專創融合。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構建多層次、分類別的專業教育體系。推進創新創業課程建設,重點打造18門專創融合特色示范課程,建設覆蓋100余門課程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群,并納入學生培養方案及學分管理體系。搭建創新創業教育網絡平臺,自主建設《創新管理》等6門創新創業教育在線開放課程,編寫創新創業教育相關教材16本,建立案例庫12個。開設創新與創業管理強化班、工程教育高級班等復合型人才培養特色輔修班,強化創新創業教育。獲批創業管理二級學科博士點,創辦中法創新管理雙學位班、創新創業與全球領導力國際碩士項目等,探索構建本碩博創業管理學位教育體系。研究出臺支持學生創新創業相關政策,制定和完善推薦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資金與空間等支持政策,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熱情和動力。構建國家、省、學校、學院“四級”創新能力訓練體系,涵蓋75類、140項學科競賽。在七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累計獲得總冠軍2項、亞軍1項、季軍3項、金獎34項。
堅持創新驅動,強化科創融合。堅持面向科技前沿,打造環環相扣的全鏈條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深化創新驅動,成立院級創新創業教育中心12個、校院聯合共建創新創業實驗室38個、創新實踐基地8個,組建“青年志愿創新咨詢師服務團”“雙創報告團”等,深入了解社會及企業技術需求,努力推動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加強前瞻謀劃,不斷優化整合現有44個國家級科創基地、244個省部級科技創新基地,積極組織骨干力量參與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設立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實現協議定價、掛牌、拍賣三大交易方式全覆蓋,截至2020年底,累計成交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產權3570項,總金額達9.7億元。匯聚多方資源,建設國家大學科技園、三墩元空間等20余個校內外創新創業基地,探索“政、校、企”合作交流和人才培養聯動發展模式。建設聯合研發中心、技術轉移中心、創業孵化平臺等國際合作基地,成立浙江大學硅谷創業實驗室,形成以“國際合作創業教育+海內外聯動創業”為特色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
堅持協同發展,強化產創融合。精準對接產業需求,“開門”辦創新創業教育,優化學校原始創新、技術研發和成果產業化一體化政產學研服務體系。發揮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帶動作用,深入實施創業就業“校企行”專項行動,與18家企業合力建設雙創示范基地,累計推動項目對接120余次,落地合作資金近1000萬元,帶動數千萬元投資和意向投資。成立工程師學院,以產業發展前沿為導向,以企業研發項目為載體,在工程項目實踐中培養學生應用創新和研發能力。建設校友企業總部經濟園,進一步打通學校創新鏈和產業創新鏈,目前已引進科技型企業和平臺超200家。完善成果轉化機制,做好學生創新項目知識產權確權、保護等工作。大力推進紫金科創小鎮建設,著力打造國際合作與技術轉移大平臺、中小企業創新生態系統核心區、師生聯合創業夢工場等,積極引領帶動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點區域設立研究院10個,在全國設立技術轉移分中心近百個,推動派出研究院與企業共建各類聯合研發中心60個,進一步構建起廣輻射、高能級的產創融合體系。
您填的信息已提交,老師會在24小時之內與您聯系
如果還有其他疑問請撥打以下電話
下一篇: 浙江大學在職研究生招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