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師范大學地處國際旅游勝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桂林,是國家教育部與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項目”高校。數學與統計學院是學校最早設立的教學、科研單位之一,其前身為1932年創辦的廣西省立師范專科學校數學專修科,至今已有87年的辦學發展歷史。根據學校辦學需求,學院五次更名調整,由1954年的數學專修科改為數學系、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系、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數學科學學院,至2013年更名為數學與統計學院。學院下設數學系、概率統計系和高等數學教學部三個教學機構;還設有應用數學研究所和大數據統計分析中心兩個校級研究平臺;廣西統計干部教育培訓基地、廣西普通高中數學學科基地、廣西21世紀園丁工程中學數學學科教育教學研究基地和桂林市數學會掛靠在學院。
現有教職工85人,其中專任教師70人;在校學生1535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本科學生1310人、碩士研究生225人。80多年來,學院為國家尤其是廣西培養了近18000名高素質教師和其他專業人才。
學院重視學科專業建設與發展。目前擁有數學與統計學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碩士學位二級學科、2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4個全日制普通本科專業。基礎數學和應用數學均為廣西重點學科,應用統計專業碩士(MAS)學位授權點是全國第一批,也是廣西最早獲批的單位。數學與統計模型實驗室為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為教育部第四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廣西高等學校優質專業、廣西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及課程一體化建設項目(優勢專業)立項專業。
學院擁有一支教學水平高、科研能力強,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70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38人(二級教授),占54.3%,具有博士學位42人,占60%;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28人;教師中有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優秀教師、廣西優秀專家、廣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廣西終身教授、廣西教學名師、廣西優秀教師、廣西高等學校卓越學者、廣西“高校優秀人才資助計劃”人選等人才或榮譽稱號共11人;還有10余人擔任國家一級學會和二級學會的副理事長、常務理事或理事,擁有3個自治區教學團隊和1個廣西高等學校高水平創新團隊。
學院重視學科專業建設與發展。目前擁有數學和統計學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4個全日制普通本科專業。基礎數學和應用數學均為廣西重點學科,應用統計專業碩士(MAS)學位授權點是全國第一批,也是廣西最早獲批的單位。數學與統計模型實驗室為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為教育部第四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廣西高等學校優質專業、廣西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及課程一體化建設項目(優勢專業)立項專業。
學院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教學工作中心地位不斷鞏固,教改成果顯著。近年來,學院教師主持自治區級教改項目15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廣西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等多項。發表教學研究論文8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40余篇。教師編寫的教材《現代數學教育學》、《高等代數與解析幾何》、《SPSS統計軟件應用基礎》》、《計算機輔助數學教學原理與實踐》被區內外多所高校選用,廣受好評。
學院把科學研究作為促進教學、提高辦學水平、增強學院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成績。近年來,學院教師共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20余項,其中國家級科研項目38項,省部級科研項目45項;學院教師在國內外重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其中被SCI收錄100余篇;獲省(部)級科技獎二等獎4項,三等獎3項。
學院不斷探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新路子,培養出的學生政治思想品德良好,綜合素質強,專業能カ表現突出。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成績優異,近年來,獲國家一等獎12項、二等獎52項;連續5屆學生在全國師范生教學技能大賽中獲一等獎2人次、二等獎2人次、三等獎1人次;在2018年第九屆“東芝杯”中國師范大學師范專業理科師范生教學技能創新實踐大賽中獲三等獎1人次(廣西唯一),在2018年全國第八屆“華文杯”數學創客比賽獲特等獎3人次;在第四屆全區“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上獲全校金牌冠軍、全區銅牌獎;連續九屆學生獲廣西區師范教學技能比賽一等獎9人次;連續三屆教育碩士獲全國學科教學(數學)專業教學技能大賽一等獎2人次、二等獎3人次、三等獎5人次。
近5年來獲得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級項目13項,自治區級項目60項。
學生就業率高,近5年來,研究生就業率100%,其中一次性就業率均超過90%;本科生就業率超過95%。畢業生中涌現了一大批優秀人才。
學院依托學校的發展、自身的學科影響和區位優勢,通過“走出去,請進來”,加強對外學術交流活動,搭建良好的科研平臺,積極開展各項對外學術交流活動,與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校和機構建立了合作交流關系。中國科學院姜伯駒院士、張景中院士、田剛院士、英國格拉斯哥大學K.A.Brown教授、美國特拉華大學蔡金法教授、美國的JohnsHopkinsUniversity的NilanjanChatterjee教授等國內外著名專家教授應邀到學院講學。學院教師積極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和合作研究,先后派遣、資助教師25人次赴美國、英國、德國、西班牙、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韓國、日本、香港、澳門、臺灣等國家和地區進行合作研究與交流。學院成功舉辦了國際數學家大會生物數學衛星會議、第八屆中日統計會議、全國幾何分析年會、全國數學教育研究會2012國際學術年會、全國理科高等數學研究會第十三次年會、第五屆3+X統計學及其應用Workshop年會和2018年有限混合及非正則模型進展統計專業國際學術會議等高級別會議,得到了與會代表高度評價,擴大了學院的影響。
學院在人才培養、學科專業建設和科學研究取得長足發展的同時,堅持“以服務為宗旨,在貢獻中發展”的社會服務理念,堅持走“服務地方、服務社會”之路,注重發揮學科優勢和智力優勢,不斷拓展社會服務的深度和廣度,積極推廣和利用所取得的教學科研成果,建立共享機制,引領學科專業發展,多渠道、多層次、多方面地融入到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之中。
學院積極承擔中小學教師教育培訓項目。十多年來,學院先后承擔了“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簡稱國培)——中小學骨干教師研修項目”、“區培計劃”、“廣西區園丁工程項目數學學科骨干教師培訓項目”等各級各類教師培訓項目,大部分學員已成為廣西基礎教育中堅力量,多數園丁工程學員已走上領導崗位。
學院教師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積極輻射和推廣教研成果到老少邊民族地區的一線中學以及區內外一些高等院校。通過“送教下鄉,送研究上一線”活動和到省內外一些院校講學傳播教研成果。近三年來,學院教師先后到南寧、柳州、桂林、貴港、河池、百色、來賓、崇左等地的中學和區內外部分高校進行教研活動,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
學院還充分發揮統計學學科的資源優勢,積極與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的統計部門和金融機構合作,培養與統計有關的專業人才,并提供數據分析、決策等服務,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