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自動化學院前身是重慶大學自動化系,始建于1959年重慶大學無線電系的自動控制專業。1979年,由無線電系的計算機專業、自動控制專業、電機系的工業自動化專業和動力系的自動化儀表專業組成重慶大學計算機及自動化系,1986年與自動化相關專業成立自動化系,1998年成立自動化學院。學院具有本科、碩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的人才培養體系;主要從事自動控制理論及應用技術、運動控制技術及系統、過程控制技術及系統、檢測技術及自動化儀表、人工智能理論及應用、計算機信息管理技術及系統、工業網絡技術、物流工程技術及物流管理等方向的優秀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和科學研究工作。
學院設立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系、信息工程與自動化系、物流工程系。學院擁有“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國家211工程重點學科、國家985工程三期重點建設學科、控制科學與工程“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重慶市重點建設學科、“控制科學與工程”博士后流動站、“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專業工學博士學位授權點,以及控制科學與工程(0811)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下設的“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系統工程”、“導航制導與控制”五個二級學科具有工學碩士學位授權點)、“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082302)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在“先進制造”專業招收和培養工程博士;在控制工程、軟件工程、物流工程和工業工程領域招收和培養工程碩士研究生;設有自動化和物流工程兩個本科專業,其中自動化專業為重慶市優勢特色專業。
2012-2015年學院在校平均本科生1125人/年、在校博士研究生99人/年,在校碩士研究生370人/年,為社會輸送自動化專業技術人才494人/年;近3年來,在控制工程領域、軟件工程領域和物流工程以及工業工程領域為企業培養工程碩士研究生達到292余人。
學院具有良好的面向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學實驗基地以及科學研究環境,擁有國家985工程科技創新平臺多目標測控與高精度測控研究中心、信息物理社會可信服務計算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科技部無線電能傳輸技術國際聯合研發中心、中新無線電能傳輸技術國際聯合研發中心、無線電能傳輸技術重慶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交通物聯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控制與智能系統新技術工程實驗室、重慶市智能交通(ITS)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智慧系統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自動控制研究所、智能控制研究所、自動化儀表研究所、系統工程與導航制導研究所、海云天信息影像新技術研發中心等研究機構;同時設有“自動化工程”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國際一流水平的“重慶大學羅克韋爾自動化實驗室”、國內一流水平的“重慶大學控制基礎實驗教學中心”、“機器人創新實驗室”及“自動化學院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校內實踐實訓基地”。
學院現有教職工人員90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40人,81.33%的專任教師具有博士學位,“海外名師”入選者1人,“高端外國專家”入選者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人,“重慶市青年拔尖人才”1人,“重慶大學百人計劃”4人,客座教授和兼職教授30余人。近3年來,自動化學院承擔國家973、863計劃高科技項目、國家“十二五”科技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部級科技攻關重點項目科學研究和科技開發項目以及橫向項目131項,獲國家、省部級科技獎勵7項;在國際國內重要學術刊物或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499篇,科技專著3部、專利300余項,并多次主辦和協辦國際學術會議和全國性學術會議,多項科研成果達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學院在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方面已形成自身的特色,如“智慧系統與新能源技術”、“無線電能傳輸技術”、“先進檢測與智能系統”、“信息物理系統的智能感知與控制”、“傳感控制與先進集成技術”等研究方向已在西部地區控制科學與工程領域具有顯著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