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郵電大學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和首都“四個中心”建設,充分發揮信息科技學科優勢,以攻關關鍵核心技術為導向,以培養信息與通信技術領域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為使命,探索構建思教融合、科教融合、創教融合、產教融合特色鮮明的“1234”新工科課程思政育人體系,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
牢牢把握“一個根本”。堅持以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深入開展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學習大討論大落實”活動,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努力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制定《關于加快建設一流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實施意見》,整合育人資源和育人力量,從體制機制上保障“三全育人”工作順利開展。科學編制人才培養“十四五”規劃、學科專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等,持續深化教育評價改革。修訂2021年版本科專業培養方案,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人才培養體系。
著力強化“兩大特色”。強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和以互聯網為支撐的信息化教學建設辦學雙特色。構建“政策激勵、課程建設、特色管理、基地支撐”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和“全程引導、分類協同、學生主導”的創新創業項目管理模式,形成以“1個創新創業實踐基地+19個特色創新創業實踐分基地”為支撐的實體創新實踐組織架構。成立葉培大創新創業學院,開設創新創業輔修專業。在本科專業培養方案中設置5-10個創新創業學分,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新工科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推進拔尖創新實驗班改革,將“雙創”教育融入教育評價,促進創教融合。連續舉辦12屆本科生、5屆研究生“雙創”成果展。加強以互聯網為支撐的信息化教學建設,制定《關于推進教學模式改革的實施意見》,實施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教學模式改革來“撬動”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深入改革,積極推進“愛課堂”教學平臺、“互聯網+外語”、虛擬仿真實驗、“U學在線”等多種信息化教學模塊建設。
科學設計“三個貫通”。深化以“高新課程”建設、智慧教室建設、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相貫通的教育教學改革。制定《“高新課程”建設規劃》,突出理工融合、科教融合理念,立項建設6大類500門“高新課程”,從質量標準、經費保障、考核評價、獎懲激勵等多方面為課程建設“保駕護航”。在本科專業培養方案中,構建以“高新課程”為牽引的多類型、多維度、多樣化課程體系,覆蓋各專業重要基礎課程和核心課程。通過“高新課程”建設與培育,學校13門課程獲評教育部一流本科課程,8門課程獲評北京高校優質本科課程;與相關企業合作建設產學研課程30門,推動形成一批具有學科專業特色的“高新課程”教材。加大智慧教室建設力度,制定《“智慧教室”建設規劃》,已完成100間智慧教室的建設任務,全年排課200余門。通過智慧教室和教學云平臺對教學環境的重構,以信息技術助力“高新課程”建設和教學模式改革。積極推進以互聯網為支撐的信息化教學建設,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入融合。大力推動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建設,以培養培訓為關鍵點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和信息化素養,通過專題講座、案例評析、實踐考察、經驗分享等多種方式,開展“三貫通”專題系列培訓,有效提高“高新課程”建設能力水平。
全面推動“四個融合”。構建以思教、科教、創教、產教四個維度相融合的新工科課程思政育人體系。以“思教融合”為引領,堅持“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突出專業課程教學育人導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科教融合”為驅動,進一步促進學科之間、專業之間、科研之間、技術之間的交叉融合,提升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能力,實現人才培養的高質量內涵式發展。以“創教融合”為抓手,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各環節和人才培養全過程,推動人才培養模式和人才培養機制轉變。以“產教融合”為導向,加強學校、政府、企業等多元主體協同,促進創新要素深度融合。打破校內學科專業邊界,統籌各類教學和科研資源,成立網絡空間安全學院、現代郵政學院、人工智能學院、應急管理學院等,布局建設網絡空間安全、大數據科學與技術、人工智能、智能醫學工程等國家戰略和產業發展亟需的新興專業。成立“北郵華為學院”,全力打造未來技術學院和產教研深度整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精確瞄準產業發展需求,引導推動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推動實現產業鏈、創新鏈、人才培養鏈“三鏈協同”。
您填的信息已提交,老師會在24小時之內與您聯系
如果還有其他疑問請撥打以下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