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設計 改變世界的力量 | 2023國際汽車設計論壇暨吉利設計十周年”于12月初在上海圓滿舉辦。中國美術學院工業設計學院院長王昀受邀參與論壇,與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會長劉寧、美國藝術中心設計學院終身教授王受之、國際著名汽車設計師Marcello Gandini、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教授何人可、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院長宋協偉、日本知名設計師Atsuhiko Yamada、《Auto&Design》總編輯Silvia Baruffaldi、吉利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院長許燎源、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陳政等數十位覆蓋產、學、研、媒的影響力人物,圍繞智電浪潮下“好設計”如何改變世界,及共建中國設計人才“創新培養體系”等議題展開深度腦力激蕩。
本屆論壇,重磅發布了中國汽車設計領域行業首個設計話語體系白皮書。該設計白皮書歷時三個月,由王昀教授帶領中國美術學院工業設計學院智慧出行設計研究課題組師生們,聯合吉利設計團隊共同完成。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值此中國新能源汽車連續八年產銷量全球第一之際,課題組從實踐分析到理論思辨,以技術與文化交織的DNA雙螺旋結構為設計日晷之軸,創造性提出思想與理論體系、文言與知識體系、視覺與表達體系、場景與交互體系的四輪驅動超體系統,力求從單點突破到系統創新能力的提升,進而建構全球競爭視野下的中國汽車設計話語體系,為國人和世界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王昀教授《超體V1.0——中國汽車設計話語體系白皮書》的精彩報告,獲得與會嘉賓和線上聽眾的高度關注與好評,也為我院智慧出行設計專業提供了一個以中國文化為內核驅動的當代汽車設計系統研究案例與范本。
“好設計”的背后是國力強盛、技術自信、文化自信以及最終帶來的審美自信。在中國工業化進程加速向智能化、高端化、綠色化轉型升級的當下,「中國汽車設計話語體系」的建立,對賦能品牌向上,驅動產業創新發展,提升中國汽車品牌在全球的影響力,具有深遠意義。
淦家閱在致辭中表示,在電氣化和智能化的汽車新時代,中國車企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在不斷提升,其中,設計至關重要。設計不僅是消費者選擇產品時的重要參考標準,是決定產品質量的關鍵要素,也是吉利汽車的核心競爭力。
劉寧會長在致辭中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設計已不僅僅是單體車型的設計,而是全系統、全價值鏈、全產業鏈的設計。中國設計,將從智能新能源車向全世界發出新時代的最強音。在信息智能時代,設計將秉承人性智慧的光輝,與科技、智能交相輝映,以設計賦能更加澎湃的產業活力,以設計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譚建榮院士作《面向汽車行業的正向設計與創新設計:關鍵技術與發展趨勢》主旨演講,他提出:“只有通過設計,我們才能掌握行業核心技術,才能拓展新的市場,才能塑造新的品牌,中國產品要形成中國品牌,必須要通過創新設計,才能延伸我們的產業鏈條,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才能體現產品的附加值。”
陳政副總裁在主旨演講中提出:“本次論壇匯聚頂尖智慧,分享真知灼見,一句句箴言讓我們看見一條難走但正確的‘設計真理之路’。吉利銀河E8是吉利設計蹚出來的路——不向既有條件妥協,不斷對抗設計的熵增,在無序的格局中找到美的秩序。中國新能源市場是好設計誕生的優質土壤,是未來非常值得期待的高價值設計孵化場。如今中國新能源設計發展已經是天時、地利、人和,萬事俱備。中國汽車現在就是構建中國設計話語體系的最好時機。”
本屆論壇,來自國內重點藝術院校的設計學術大咖,齊心論道,推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跑出「中國設計新范式」人才自主培養的“加速度”。王昀教授一直致力于國際視野下本土的設計實驗,就如何理解在智能電動化時代,設計人才培養和體系化創新的話題展開論述。
王昀教授認為這是一個時代的大命題,尤其是在動態的社會下講體系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在高速發展的新時代,回到人才培養的終端從更長遠的角度來思考,以四年、五年或是十年為一輪作為人才培養的邏輯。現今所教授的知識技能在幾年后能否與我們的社會、經濟進行接軌。同時作為學院派一定會有體系,因此人才培養和體系化創新需兩手抓,體系架構要有,且要充滿彈性。他認為彈性有兩端:一端是產業發展最前沿的科技革命、產業變革,人才培養與體系創新要與此連接。另一端是人才本身,作為設計師核心能力究竟是什么。
本屆論壇,中國美術學院獲得設計人才培養杰出貢獻獎和最佳美育吉先鋒獎。中國的優秀企業如吉利設計向來注重擴大企業創新儲備,培養中國汽車設計的未來生力軍。通過中國美術學院工業設計學院與吉利設計的產學研合作,共同探討新浪潮下“好設計”的更多新勢能、新意義,也為世界汽車發展歷程的“好設計”提案中國力量,美美與共,眾創未來!
您填的信息已提交,老師會在24小時之內與您聯系
如果還有其他疑問請撥打以下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