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學習教育活動開展以來,內蒙古大學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思政課程教育教學,探索完善“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機制,努力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入腦入心。
完善思政課教學方式,著力在“保障”上下功夫。強化課程建設,制定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實施方案,建設6門重點思政課程,加強教師集體備課、集體研討、教學示范等多種教學方式運用,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與思政課教育教學有效融合。強化領導帶頭,健全校院兩級領導聽講思政課制度,校黨委書記、校長親自抓思政課,每學期聽思政課4學時,給學生講授“形勢與政策”課1次。強化仿真教學,推行“思想政治理論課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方法,著力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親和力、感染力,推動形成全校上下努力辦好思政課、教師認真講好思政課、學生積極學好思政課的良好氛圍。
發揮思政課主渠道作用,著力在“融入”上下功夫。把以黨史學習教育為重點的“四史”教育全面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等思政課程,開設“中國共產黨為實現中國現代化的百年奮斗歷程”形勢政策專題課,錄制《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紅色精神在內蒙古的傳承和發展》等5節微黨課,切實提升在思政課中加強黨史學習教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思政課程體系,發揮“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作用,組織多個校內研究平臺和專家學者開展專項研究,開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的主線”等3門公開課,引導青年學生堅定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積極發揮教育部“一省一策思政課”集體行動牽頭單位、自治區高校思政課教師培訓研修中心、“內蒙古思政課資源平臺”的作用,主辦全區高校思政課教學技能大賽,完成全區思政課教師培訓任務,辦好全區高校“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經驗交流研討會,在合作交流中努力提升思政課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
實施思政課教學改革,著力在“拓展”上下功夫。強化實踐教學基地作用,實施“旗幟·領航”實踐教學體系創新項目,與城市社區、農村鄉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加強合作,建立10個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引導本科生、研究生在實地體驗中切身感受百年黨史的輝煌與成就。強化社團指導,由馬克思主義學院骨干教師擔任學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習研究會”“黨史國情研究會”等學生理論學習研究社團指導教師,將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從課堂延伸到學生社團活動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覆蓋面。強化日常教育,由馬克思主義學院全體思政課教師擔任校院兩級“青馬班”導師暨輔導員,將“思政課”教育教學與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結合,讓思想教育主陣地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
創新思政課實踐教育,著力在“帶動”上下功夫。注重“學、說、講、樹”宣講黨史,在思政課教師指導下,學校黨史學習教育“理論學習輕騎兵”宣講團,以學思想、說道理、講故事、樹典型的方式,講述“百年榮光·我心向黨”系列“青春思享課”,開展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系列導讀分享活動,使青年學生在鮮活生動的講述中學黨史、悟思想。注重精品項目示范作用,進一步發揮“愛智之旅”“桃李湖畔·書香內大”“印象·草原”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的示范引領作用,接續開展音樂黨課、“讓歷史照亮未來”讀書節、“百首詩歌獻給黨”朗讀接力、網上黨史知識競賽及觀看紅色情景劇主題黨日等活動,營造濃厚的黨史學習教育氛圍。注重發揮網絡平臺作用,創新網絡思政教育,打造黨史學習教育系列有聲教材和網絡作品,通過拍攝微電影、創作微課、制作《黨的光輝歷程》《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H5和PPT,精心打造內大版《追尋》MV、內大版《少年》MV、同唱一首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MV,以聲情并茂的方式講好百年黨史,讓師生切身感受到艱辛歷程、歷史變革、偉大成就。
您填的信息已提交,老師會在24小時之內與您聯系
如果還有其他疑問請撥打以下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