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成立于1997年,由環境工程、能源化工和化學工程等多個優勢學科組合而成,具有鮮明的特色。現有1個博士后流動站(環境科學與工程),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環境科學與工程),1個專業學位類別博士點(資源與環境);5個二級學科博士點(環境工程,環境科學,環境安全工程,熱能工程,儲能科學與工程);2個上海市重點學科(環境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上海高校一流學科(B類));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環境科學與工程);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環境工程,環境科學,熱能工程);3個工程碩士領域(環境工程領域、安全工程領域,清潔能源技術領域),此外,還與化工學院聯合建設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碩士點,與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聯合建設安全科學與工程碩士點。
學院現設3個系:環境工程系、能源化工系和資源工程系,5個研究所(中心):環境工程研究所、資源過程工程研究所、潔凈煤技術研究所、危險化學物質風險評價與控制研究中心和生物質能源研究中心。學院擁有9個國家級和省部級/地方科研基地:國家鹽湖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業廢水無害化與資源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資源(鹽湖)過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環境保護化工過程環境風險評價與控制重點實驗室、國家能源煤氣化技術研發中心、上海市煤氣化過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市環境保護化學污染物環境標準與風險管理重點實驗室、上海市環境保護建設用地污染風險防控與修復技術工程中心、上海市環境保護化工行業污染物全過程控制工程中心;2個國際化科研基地:國家“污染物減排與資源化”基地、上海市鉀鋰戰略資源國際聯合實驗室;擁有“大型煤氣化技術”和“污染物減排與資源化”2個科技部創新團隊,以及“大型煤氣化及煤基合成反應器”教育部創新團隊。
學院設3個本科專業:環境工程、安全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2個“雙學士學位復合型人才培養項目”:環境工程與社會學、能源與經濟。每年招收本科生200余名,博士、碩士研究生210余名,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374人,其中本科生780人,碩士生479人,博士生115人。學院積極推動與國外知名大學的交流合作,已與美國密蘇里大學、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瑞士拉珀斯維爾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等簽署了本科和研究生交流培養協議。
學院現有教職工126人,其中專任教師87人,正高級職稱33人,副高級職稱36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占93%,45歲以下青年教師占75%。學院引進和培育了一批國內外知名專家和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及骨干,形成了以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百千萬人才計劃入選者、國家環境保護專業技術領軍人才、教育部跨(新)世紀優秀人才等為代表的高層次人才隊伍,同時還擁有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2個,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1個,校級“科研創新團隊”2個。
學院立足于資源、能源、環境的學科前沿,面向國家、區域和行業重大需求,以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清潔生產理念為指導,以改善環境,實現工業企業節能、降耗、減排、增效為目標,長期在污染物減排與資源化、潔凈能源技術、鹽湖資源綜合利用、化學物質環境風險評價與控制等研究方向上進行高水平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工程應用,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近五年,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6項。
學院培養了以胡建英(第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楊敏(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為代表的一大批高層次優秀人才,為我國資源能源高效清潔利用和環境保護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華東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已成為我國資源、能源、環境領域高水平科學研究、高科技成果轉化和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