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礦業大學建筑與設計學院起源于1909年焦作路礦學堂土木工程科,長期致力于資源型城鎮的人居環境建設,具有深厚的歷史基礎。目前設有建筑學、城鄉規劃學、環境設計、工業設計四個本科專業。擁有城鄉規劃學和設計學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建筑學、藝術碩士(MFA)和工業設計工程3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學院設有建筑系、城鄉規劃系、環境設計系、工業設計系和實驗教學中心。建筑學專業是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環境設計專業是江蘇省特色專業,曾獲中國建筑學會室內設計分會頒發的“二十周年教育貢獻獎”。2017年學校依托建筑與設計學院成立了可持續設計研究院,并聘請孟建民院士擔任院長。
學院現有教職工91人,專任教師77人,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36名,其中專職外教1人。目前在校研究生355人,本科生1007人(含9名留學生)。
學院擁有良好的辦學條件,建筑面積19000多平方米。學院建有建筑物理、3D打印與模型制作、虛擬現實、陶藝與雕塑、人因工程等19個實驗室和12個團隊工作室。擁有設計室、研究所、木工坊、設計展廳和圖書資料室等教學科研用房。
學院秉承“唯實、唯新、唯美、唯德”的辦學理念,以高素質創新型設計人才培養為根本,以特色學科和專業建設為重點,以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為關鍵,以扎實有效的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為保障,團結拼搏、求實創新,努力形成設置合理、結構優化、層次完善的學科和專業體系,全面提升學院的辦學水平和綜合實力。
學院高度重視并推進同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的交流與合作,努力探索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成功獲批“徐州市地下空間與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徐州市工業與智能裝備創新設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徐州市共建“徐州市文化創意設計協同創新中心”。與德國波恩大學城市規劃研究所、上海拓方建筑設計事務所、美凱龍蘇浙華南大區江蘇區域徐州商場等企業共建校外實習基地70個。
學院秉承“開放、合作、共贏”的學術交流原則,積極拓展對外學術交流,通過互動培養、聯合教學、作品交流、聯合設計等方式培養創新人才,增強學生的創新和社會服務能力。近年來,學院與美國、德國、法國、韓國和澳大利亞等10余個國家的相關高校積極開展師資交流、合作辦學活動。聘請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德國柏林工業大學、英國林肯大學、日本大阪大學、芬蘭阿爾托大學等國際知名高校的教授承擔聯合課程的教學工作,平均每年為學生開設5門次外教課程。
學院始終致力于科學研究,不斷提升學院的創新能力,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建院以來,共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科學研究項目、江蘇省教育廳社科項目等縱向科研項目45項,橫向科研項目60余項,總經費超過2000萬元;累計發表論文百余篇,出版著作、教材多部。
學院不斷加強教學改革,積極推進本科教學工作室制,致力于特色化、高素質、創新性人才培養并取得顯著成效。學生在全國大學生建筑設計作業觀摩與評選、全國青年學生室內設計競賽、“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東莞杯”國際工業設計大賽、江蘇省紫金獎文化創意設計大賽、江蘇省大學生藝術展演等一系列高水平學科競賽中表現突出,累計共有千余件作品獲獎,獲專利授權300余項,發表論文百余篇,承擔或參加創新創業和社會實踐項目百余項。學院肩負繁榮學校校園文化重任,精心打造了“建造大賽”、“藝術實踐校園行”、“心靈涂鴉”等品牌活動,積極發揮引領作用,學院團委連續九年捧得大學生文化藝術節最高獎“風華杯”。
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全院上下將進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攻堅克難,按照學校創建能源資源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要求,以高層次教師隊伍建設、高質量人才培養、高水平教學和科學研究為重點,全面推進學科和專業建設,堅持立德樹人,不斷強化內涵建設,積極拓展對外交流,為建成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特色鮮明的建筑與設計學院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