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學深入學習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決策部署,堅決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統籌學校優勢資源和力量,堅持教育幫扶、產業幫扶、文化幫扶、消費幫扶、社會幫扶緊密結合、協同發力,持續推進定點幫扶工作,助力貴州省從江縣鄉村全面振興。
堅持教育筑基,推動智志雙扶。舉辦從江縣中小學校長能力與素養提升培訓班,從規劃學校發展、引領教師成長、優化內部管理等方面,幫助學員提升綜合能力和素養。組織大學生支教團赴從江鄉村學校開展助學支教,服務中小學生780人次。積極籌措資金20余萬元,推動從江縣上歹小學、獨洞小學教學樓、足球場等基礎設施建設與改造提升,努力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學習條件和校園環境。動員師生和校友與上歹小學、獨洞小學貧困學生開展結對助學,在學習、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給予關愛支持,協助做好控輟保學工作。實施推普助力鄉村振興計劃,大力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編撰《普通話推廣手冊》,開展普通話培訓和水平測試。運用線下和線上相結合、來校學習和送教入縣相結合的方式,培訓從江縣基層干部、鄉村振興帶頭人和專業技術人員等910人次。舉辦貴州紡織非遺服飾工藝設計研修班、非遺工坊刺繡技術骨干培訓班,積極為當地非遺文化產業、刺繡產業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堅持科技賦能,帶動產業升級。深化“江南大學—從江技術轉移分中心”建設,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優先在從江實施轉化。與從江相關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共建幫扶車間,支持企業開展核心技術攻關、生產工藝改進和產品競爭力提升。發揮食品學科優勢,組建由農產品深加工專家領銜的支農團隊,聯合貴州中醫藥大學助力從江相關企業在藥食同源、健康保健等領域開展深加工和新品研發。發揮設計學科優勢,組建獨洞鄉村振興設計課題組,聯合西南財經大學開展專題研究和專項設計,形成《獨洞“設計介入鄉村振興”建設方案》并推動落地實施。開展博士科技服務團實踐活動,深入鄉村生產一線調查研究,為從江產業發展提供咨詢建議和服務支持。加強農技人才隊伍建設,幫助培養近百名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結合當地人才和資源推動特色產業發展,大力扶持碧根果、姜黃、重樓等高附加值中草藥材種植。發揮鄉村振興帶頭人、致富帶頭人等作用,以獨洞村農村生產合作社為試點,積極幫助拓寬銷售渠道,促進農副產品專業化、規?;a,吸納更多農民工本地就業。
堅持文化搭臺,增添振興活力。推動“江南大學-從江非遺文化傳承促進中心”建設,探索打造“非遺+旅游”發展新模式,擦亮從江文化名片,助力文創旅游產業繁榮。推進“江南大學-從江非遺工坊”建設,支持文創產品設計生產、營銷推廣、技藝培訓等。開展以“侗族大歌”為主要內容的少數民族文化傳播推廣活動,協調有關方面專家為侗歌作樂譜標注等。組織外國語學院師生團隊成立“譯見中情”工作室,將79萬字《侗族大歌志》翻譯成英文,助力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交流。組織開展民族文化進校園活動,成立苗族音樂傳習社,組織苗族歌師教授小學生唱苗歌、彈奏“牛腿琴”等,推動優秀傳統文化代代相傳。支持藤編、造紙、刺繡等傳統手工藝傳承,帶動手工藝生產技能水平和產品市場競爭力提升。舉辦上歹村首屆民歌節、“唱支山歌給黨聽”等活動,進一步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堅持消費帶動,助力農戶增收。統籌校內采購安排,實行“以購代捐”,將從江等脫貧地區農副產品納入學校采購“一攬子計劃”,購買從江等地的大米、木耳、辣椒、茶樹油等農副產品234萬余元,幫助銷售小麥、菌菇、椪柑等農副產品675萬余元。協助建設完善農副產品銷售網站,充分利用現有“扶貧832”“e幫扶”等網絡銷售平臺,及時發布產品信息、改進營銷策略、拓展銷售網絡,以實際消費行動支持當地農副產業發展,幫助農民群眾增收。鼓勵學?!皣掖髮W科技園”食品飲料企業前往從江開展百香果、菌菇等深加工或定制化生產,降低原料運輸成本,擴大生產銷售規模,促進實現互利共贏。
堅持社會參與,匯聚幫扶合力。持續加強與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以及公益基金會等社會力量的協作配合,引導各類資源向從江聚集,形成幫扶合力。組織廣東、貴州等地校友會及校友企業赴從江開展組團式調研合作,共商可持續發展之路。對接中國貿促會、廣東佛山南海區人民政府達成三方組團幫扶共識,聚焦從江發展和鄉村振興,積極拓展合作空間與內容,推動幫扶工作從“獨立團”向“集團軍”轉變。協助從江引進幫扶資金232萬元,助力當地企業生產設備換代與改造升級。聯系校友企業定點采購從江農副產品109萬元,協調公益組織向從江捐贈打米機、榨油機、包裝機等機械設備,支持提高當地農業生產效率。積極推介從江產業名片,幫助從江招商引資,吸引長三角地區企業到從江投資興業,帶動當地就業和產業發展,助力加快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您填的信息已提交,老師會在24小時之內與您聯系
如果還有其他疑問請撥打以下電話
上一篇: 江南大學健全完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