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上海社會科學院舉辦迎接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重大科研成果系列發布會線上專場,正式發布《上海藍皮書?上海資源環境發展報告(2022)》,并邀請高校、研究機構和實務部門專家就全面提升城市生態軟實力相關主題進行研討交流。會議由我院生態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上海市生態經濟學會、上海市生態經濟與綠色轉型協同創新基地主辦,院黨委宣傳部(院科研成果傳播辦公室)協辦。會議分別由院科研成果傳播辦公室主任吳雪明和生態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周馮琦主持。
發布會上,《上海藍皮書·上海資源環境發展報告(2022)》主編周馮琦介紹了報告選題、框架以及主要研究發現,生態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程進、陳寧、劉新宇以及環科院胡靜分別做專題發布。
上海作為世界級的國際化大都市,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諸多生態環境治理難題和挑戰,我院生態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等對上海年度資源環境發展狀況和熱點難點問題持續進行跟蹤監測與分析,每年聚焦不同的前瞻性議題,連續13年編撰出版《上海資源環境發展報告》,為超大城市生態環境治理提供決策參考。
周馮琦在發布報告時指出,2021年6月22日,上海提出全面提升城市軟實力的部署,全面提升城市軟實力是上海面向未來塑造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之舉。生態軟實力是城市軟實力的重要組成內容,2022年度《上海資源環境發展報告》以“全面提升城市生態軟實力”為主題,從生態品質、生態文化、生態話語權三個核心篇章對上海生態軟實力展開全方位的量化評估分析和系列探索,提出全面提升超大城市生態軟實力的實現路徑。
本年度報告分為三篇共12章,重點聚焦生態品質、生態文化、生態話語權開展對城市生態軟實力開展研究。報告中還構建了包括生態品質、生態文化和國際影響力三個方面的城市生態軟實力指數三級評價指標體系,并對上海、北京、香港、紐約、倫敦、東京、巴黎、新加坡等城市生態軟實力進行比較分析,發現生態文化是全球城市生態軟實力發展差距最大的領域,各城市間的國際影響力差距相對較小。雖然近年來上海生態環境質量全面得到顯著提高,在生態軟實力的三個維度方面發展較為均衡,生態軟實力大幅提升,但與國際領先全球城市相比,生態軟實力依然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生態品質、生態文化氛圍、生態行為意識、生態國際話語權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報告對上海生態軟實力建設提出幾點建議:一是要集聚全球高端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戰略資源為導向,進一步提升城市生態環境品質,打造更加生態宜居的人居環境,不斷提高城市生態親和力;二是要發展具有上海特色的超大城市生態文化,深挖城市文化中的生態基因,強化生態“軟文化”與“硬制度”建設,打造城市生態文化地標,用文化的力量引領生態環境發展方向,塑造城市生態環境形象。三是要講好上海生態環境治理故事,在發達國家及其城市主導的全球生態議題話語權中進行突破,更加廣泛對接全球城市生態治理標準、更加深刻構建具有海派特色的全球城市生態環境議題,更加積極地參與全球生態環境治理與交流,在對接轉化國際標準中提升國際生態話語權,不斷提升城市生態軟實力。
上海資源環境藍皮書主創團隊參加會議。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上海市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上海市公共綠地建設事務中心、上海市節能減排中心等單位專家學者出席發布會暨座談會。新華社、光明日報、人民網、中國環境報、解放日報、文匯報、東方網、中國社會科學網等媒體參加會議。
您填的信息已提交,老師會在24小時之內與您聯系
如果還有其他疑問請撥打以下電話
上一篇: 關于做好2018年畢業研究生學位論文預答辯工作的通知
下一篇: 暫無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