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認真學習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關于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積極落實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全面推動學校管理流程優化和重組,不斷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治理和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打造校園智慧新生態,助力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
加強系統謀劃,健全工作體制機制。成立學校黨委書記、校長擔任組長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建立“雙線協同、兩辦聯動、要事會商、定期調度”的信息化工作機制,統籌謀劃、整體推進學校信息化建設各項工作。將信息化工作納入學校深化改革重點任務和“十四五”發展規劃專項行動計劃,定期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會議和信息化工作調度會議,明確“智慧校園”建設戰略目標與實施路徑,細化實施方案,厘清部門職責,加強協同聯動,進一步提升工作整體性、系統性和前瞻性。修訂《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管理辦法》《網絡安全事件應急預案》《數據管理辦法》及40個內控制度等,建立學校數據標準規范、數據資產體系和信息化工作內控管理體系,為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完善基礎設施,夯實數字化轉型基礎。大力推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持續開展教學辦公樓老舊網絡改造,網絡安全改善、核心網絡升級、機房改善、數據中心改善等工作,不斷優化學校網絡和數據中心支撐環境。建立IT資產及網絡運維平臺等,提升基礎設施管理水平與監測能力。全面推進教育教學設施智能升級,搭建遠程運維管理平臺,實現南望山校區和未來城校區200余間智慧教室控制設備聯通,確保全校智慧教室運維集中化管理;開發集控式錄直播系統、搭建教學督導系統、屏幕采集系統和云錄播綜合管理系統等,實現教學課程自動錄播、課堂教學實時觀摩,切實提升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效果。緊緊圍繞科學研究,打造高性能計算公共服務平臺,為地球科學、環境科學、地質工程等學科提供公共算力和存儲支持,努力營造良好的教育數字化發展環境。依托平臺開展縱向科研項目37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8項。
打破信息孤島,有效激活數據效能。研制數據標準、數據質量、數據安全管理辦法和數據共享使用規范等文件,建立數據資產管理體系,進一步提升數據管理規范化水平。設立大數據中心,系統推進數據治理,梳理60余個主要業務系統,推動62個業務系統全量數據同步到中間數據庫,打造55個標準化數據倉,發布數據清單561個,形成原始表單2.4萬張、標準數據集12個,不斷提高數據質量。打通數據壁壘,消除“數據孤島”,推動學校組織機構信息、人員信息和業務信息等互聯互通,實現微服務平臺、實驗室安全巡檢系統等60余個業務系統數據同步更新、自動推送,有效做到“一數一源”,著力提升教育數據服務便捷化程度。
優化運維體系,提高服務保障能力。印發《網絡安全事件應急預案(試行)》《網絡安全監測和預警通報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主動服務響應機制和網絡安全主動運維機制,開展“一日三巡”,努力確保校園網安全穩定。強化信息化應急處置能力,完善網絡應急體系和機制,每年定期組織開展綜合及單項應急演練,進一步提升防范風險及應急處置能力。實施數據異地備份和數據分類分級管理,建設“兩地三中心”,細化管理數據的共享分級,進一步提升數據存儲安全性。加強機房安全保障,嚴格執行機房設施定期檢查制度,落實中心機房常態化值班及UPS實時監控系統運行管理及巡查制度,切實保障學校信息化基礎設施安全,為學校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您填的信息已提交,老師會在24小時之內與您聯系
如果還有其他疑問請撥打以下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