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在職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發布時間:2025-05-19 15:14:34
二、名詞解釋(每小題3分,共12分)
1、國內生產總值(GDP)指經濟社會(一國或一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物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總和。
2、商品的邊際替代率遞減規律:在保持消費者效用水平不變的前提下,隨著一種商品消費數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單位該商品所代替另一種商品的數量逐漸減少。邊際替代率遞減意味著無差異曲線凸向原點。
?3、政府失靈是指政府的活動或干預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說政府做出了降低效率的決策或不能實施改善經濟效率的政策。
4、直接標價法:以一定單位的外幣為標準,用一定本幣來表示其價格。(1單位外幣=Y單位本幣)
三、簡答題(每小題8分,共32分)
1、稅制結構的決定因素
參考答案:
①經濟發展水平。經濟水平發展越高,人均收入越高,所得稅和社會保障稅比重越高,反之越低。
②征收管理能力。會計制度越完善,征收管理手段越先進,誠信納稅程度越高,所得稅的收入比重越高。
③財政支出結構。主要體現在專稅專用的情況,某項財政支出需求較大,對應稅種比重較高。
④稅收政策目標。理論上,間接稅比所得稅更有利于經濟增長,所得稅比間接稅更有利于公平收入分配。
⑤相鄰國家的示范效應。一國的稅制結構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周邊國家稅制結構的影響。
2、商業銀行的兩種模式及其發展趨勢
參考答案:
商業銀行的兩種類型:職能分工型與全能型
(1)職能分工型銀行(分業經營、分業監管)
職能分工的基本特點是,法律限定金融機構必須分門類各有專營業務:有專營信托、長期金融、短期金融,有價證券買賣等的專門機構。職能分工體制下的商業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最大區別在于:①只有商業銀行能夠吸收使用支票的活期存款;②商業銀行一般以發行1年期以下的短期工商信貸為其主要業務。
(2)全能型銀行(混業經營、混業監管)
全能型商業銀行(又稱綜合型商業銀行),可以經營包括各種期限和種類的存款與貸款的一切銀行業務,同時可以經營全面的證券業務等。
?發展趨勢:由職能分工型轉向全能型。
3、貨幣供給內生性和外生性的含義
?參考答案:
貨幣供給內生性是指貨幣供應量是在一個經濟體系內由多種因素和主體共同決定的,中央銀行只是其中一部分。因此,并不能單獨決定貨幣供應量。微觀經濟主體對現金的需求程度、經濟周期狀況、商業銀行、財政和國際收支等因素均影響貨幣供應。
貨幣供給外生性是指貨幣供應量由中央銀行在經濟體系之外,獨立控制。其基本理由是,從本質上看,現代貨幣制度是完全的信用貨幣制度,中央銀行的資產運用決定負債規模,從而決定基礎貨幣數量,只要中央銀行在體制上具有足夠的獨立性,不受政治因素等的干擾,就能從源頭上控制貨幣供應量。
4、簡述李嘉圖的比較利益學說的基本內容
參考答案:
比較利益學說認為:即使一個國家生產每種產品都具有最高生產率,處于絕對優勢,而另一個國家生產每種產品都處于絕對劣勢,只要它們的勞動生產率在不同產品上存在區別,遵循“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弊相衡取其輕”的原則,便能從國際分工和貿易中獲得利益。
四、論述與計算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1、試論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經濟政策具體目標之間可能存在的沖突有哪些?試聯系實際實際進行說明。
參考答案:
經濟政策的具體目標是基本目標的派生性目標,具體目標主要包括:經濟增長、物價穩定、充分就業、產業結構高級化和國際收支平衡。
①經濟增長。經濟政策的一個重要目標是促進國民經濟的較快增長,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福利水平。
②物價穩定。物價穩定是指全社會范圍內價格總水平的穩定。
③充分就業。充分就業是指每一個愿意工作的勞動者按其能夠接受的工資全部找到工作的一種經濟狀態。
④產業結構高級化。政府通過制定切合實際的產業政策,利用經濟手段引導產業結構的演進,發展基礎產業,扶持支柱產業,調整夕陽產業,謀求產業部門和企業的合理布局及資源的最佳配置。
⑤國際收支平衡。國際收支平衡的核心是外匯供求的平衡,而外匯平衡的物質基礎是外貿進出口的平衡。國際收支的平衡與否將直接影響國內總供求的狀況。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經濟政策目標之間的沖突主要發生在以下方面:
(1)經濟增長與物價穩定之間的交替關系。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途徑是增加投資,或增加貨幣供給或刺激物價上漲。控制物價要抽緊銀根,會降低投資者預期利潤率和投資需求。在充分就業的條件下,經濟增長目標與物價穩定目標之間存在著相互排斥的關系。
(2)充分就業與物價穩定之間的交替關系。實現充分就業常常通過赤字財政政策和增加貨幣供應量等途徑,由此會刺激總需求,引起物價總水平的上升。為了抑制通貨膨脹,又必須緊縮貨幣供應量,抑制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由此又會引起失業率的上升。
(3)平等與效率之間的交替關系。效率原則要求對提供和創造不同效率的人給予有差別的報酬;平等原則則要求縮小收入差距。強調效率,就要容忍收入在一定限度內的不平等;要實現收入均等化,就必須犧牲一些效率。
(4)國內均衡與國外均衡之間的交替關系。國內均衡主要是指充分就業和物價穩定,而國外均衡主要是指國際收支平衡。為了實現充分就業目標,常常會導致工資率的提高和國內收入水平的上升,從而不利于國際收支的平衡;為了實現國際收支平衡,又可能不利于實現充分就業和穩定物價的目標。
除了上述幾種交替關系外,還有物價穩定與滿足公共需要目標之間的交替關系,經濟增長目標與環境保護目標之間的交替關系,資源合理配置目標與地區、部門平衡發展目標之間的交替關系等。
2、某商品的需求函數:Qd=500-50p,供給函數:Qs=-100+50p,p是價格。
(1) 求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
(2) 求p=2時,價格的點彈性
參考答案:
(1) 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
分析:均衡價格(PS=PD):一種商品的市場價格是該市場上的供求雙方相互作用的結果。當供求數量達到一種平衡時,價格或價格機制處于穩定狀態時所決定的市場價格就被稱為均衡價格。
均衡數量(QS=QD):一種商品在市場上供求力量達到一種平衡時,此時供求相等的數量就被稱為均衡數量。
答:
已知Qd=500—50p,供給函數:Qs=-100+50p,令Qd=Qs,可得
500—50p=-100+50p
解得:均衡價格P=6,將均衡價格帶入需求函數或供給函數,求得均衡數量Q=200。
各個專業考試真題正在不斷更新中,查看更多請點擊:2025年同等學力申碩全國統考真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