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 卓越工程師是如何煉成的?
來源:在職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發布時間:2024-06-11 18:24:17
央視網消息:卓越工程師被列為國家戰略人才力量之一。為培養更多后備人才,日前,教育部召開會議,部署推進卓越工程師培養改革,深入實施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專項試點。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需要大批具有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善于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工程師隊伍,也就是卓越工程師。
中國卓越工程師培養聯合體秘書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趙巍勝表示,卓越工程師需要非常強的數理基礎,具備非常優秀的實踐能力,要求創新性,要求他有學科的交叉跟融合,他是能夠把科學技術轉化成社會生產力的核心人才。
據了解,為培養更多卓越工程師后備人才,中組部、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實施了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專項試點,支持30所高校增設了41個工程碩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單列了近1.7萬名碩博士計劃和推免指標。國家已支持24所高校和8家中央企業建設了32個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搭建校企協同的新型培養平臺。
校企共同招生 卓越工程師培養新機制建立
記者了解到,與傳統工程師培養路徑相比,卓越工程師培養新機制已經建立,實行校企共同招生、共同培養,學生采用工學交替的學習方式。
在天津大學,博士生王延華正在進行一種新型催化劑的開發,這項研究突破后,將有效降低車輛尾氣中氮氧化物的排放。他告訴記者,他有來自企業和學校的兩個導師,所有的研究項目都來源于企業發展中的真問題。
天津大學博士生王延華,表示所做的項目主要依托于國家的一些重要需求,雙導師會把行業內所需的東西定為博士課題,除了學術思維方面的培養,還特別注重實踐的培養,去企業一線,去解決一些現場的技術問題。
王延華的學習經歷正是卓越工程師培養改革的方向,采用校企雙主導、共同招生,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共建課程教材、共同組建校企雙導師隊伍。
天津大學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負責人原續波表示,不是說等你都學完了才去做,而是說邊學邊用。因為這些企業的科研項目越來越體現交叉,在這里面的學生學習的時候,他可能要跨學科學習。
打破人才培養“學科化、院系制”的傳統模式,搭建校企協同的新型培養平臺,據介紹,32家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校企雙導師隊伍已達1.7萬名,其中企業導師8100多名,一線總師1300多名。
以能力為導向 改變學業評價體系
據介紹,與學術人才相比,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工程素養。在能力、目標、要求上,都有很大不同,因此,在評價方式上,將進一步深化改革,著力扭轉“唯論文”傾向,探索形成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科學評價體系。
浙江大學校長杜江峰表示,工程師是要求你解決生產實踐中的實際問題,圍繞這個問題,它要安全可靠、長期運行。學術學位的攀登,100次攀登成功一次就成功了,但是產品不一樣,一個產品如果你登了100次,有一次掉下去了,這個產品就是不成功的。卓越工程師的培育,它的課程,它的培養目標、培養標準都是不一樣的。
據介紹,前不久,《學位法》正式頒布,把實踐成果與學位論文并列,都可申請學位答辯,為工程碩博士以實踐成果申請學位,提供了法律保障。下一步,教育部將推動專項試點高校制定符合本單位實際和培養要求的工程碩博士學位成果實施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