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證
結業證
來源:在職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發布時間:2022-05-16 16:19:49
受長期貿易爭端影響,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率降至2.3%,為十年來最低水平。報告指出,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可能達到2.5%,但在貿易局勢緊張、金融動蕩或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級的影響下,全球經濟的復蘇進程可能脫軌。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今年全球經濟增速或將放緩至1.8%。持續低迷的經濟可能導致可持續發展進程,包括消除貧困和為所有人創造體面就業的目標嚴重受挫。與此同時,普遍存在的不平等現象以及氣候危機的不斷加深,也導致世界許多地區人們的不滿情緒日益加劇。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報告發布時警告稱:“這些風險可能對發展前景造成長期嚴重的損害。在全球合作至關重要的情況下,上述風險還可能導致內向型政策進一步抬頭。”
在美國,美聯儲近期的降息可能會為經濟活動提供部分支撐。然而,鑒于政策持續的不確定性、疲弱的商業信心和不斷減弱的財政刺激措施,預計2020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將從2019年的2.2.%放緩至1.7%。在歐盟,制造業的發展將繼續因全球不確定性而受阻,但私人消費的穩步增長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這一影響,2020年歐盟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速預計將從2019年的1.4%小幅攀升至1.6%。
報告指出,盡管存在諸多阻力,東亞仍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地區,也是對全球增長貢獻最大的地區。在更加寬松的貨幣和財政政策的支持下,預計2020年2021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將從2019年的6.1%分別逐步放緩至6%和5.9%。而巴西、印度、墨西哥、俄羅斯和土耳其等其他新興大國有望在2020年呈良好增長勢頭。
諸多國家和地區提高生活水平的進程停滯不前
過去十年來,非洲人均GDP幾乎停滯不前。與此同時,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幾個國家以及拉丁美洲和西亞的部分地區,生活在極端貧困中的人口數量有所增加。這些地區若要在減貧方面取得持續進展,不僅需要大力推動生產率提高,還需堅定地致力于解決嚴重的不平等問題。據聯合國估算,要消除非洲大部分地區的貧困狀況,人均年增長率必須超過8%,而過去十年該地區的年均增長率僅為0.5%。
可持續性和福祉也是關鍵方面
除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外,世界上一些地區衡量福祉的其他指標所反映的情況更加嚴峻。氣候危機、持續的嚴重不平等現象、日益嚴重的糧食不安全狀況和營養不足等問題,繼續影響著許多國家人們的生活質量。
聯合國首席經濟學家兼主管經濟發展的助理秘書長埃利奧特·哈里斯強調:“政策制定者不應只關注促進GDP增長,還應致力于增強社會各方面的福祉。因此,我們必須優先投資可持續發展項目,促進教育、發展可再生能源和建造具有抵御災害能力的基礎設施。”
改變能源結構、在限制碳排放的同時實現經濟增長
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必須通過可再生能源或低碳能源來滿足全球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為此,必須對能源部門進行大規模調整。目前,能源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全球的四分之三。如果發展中國家的人均碳排放量上升到發達經濟體的水平,全球碳排放量將增加250%以上,而全球的目標是在2050年之前實現凈零排放。
報告指出,必須在能源轉型方面果斷采取行動,相反,任何延誤都可能導致最終成本翻倍。向更加清潔的能源結構轉型,不僅會帶來環境和健康多重益處,還會給許多國家創造經濟發展機遇。
必須采取更加平衡的政策組合
如果過度依賴貨幣政策,不僅不足以恢復經濟增長,還會付出巨大代價,包括加劇金融穩定風險。因此,我們必須采取更加平衡的政策組合,使其既能刺激經濟增長,又能促進社會包容、性別平等和環境可持續性生產。
哈里斯指出,“隨著人們對缺乏包容性增長的不滿情緒日益增強,世界各地都在呼吁變革。我們必須更加關注政策措施對分配和環境的影響。”
《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是聯合國關于全球經濟趨勢預期的旗艦出版物。 該報告每年由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DESA)、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UNCTAD)和聯合國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亞洲及太平洋以及西亞五個區域委員會共同撰寫。
上一篇: 世界經濟林毅夫專訪:未來,世界級的經濟學家和經濟學理論,都會在中國產生
下一篇: 暫無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