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大學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緊密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采取一系列舉措促進制度鏈、協同鏈、創新鏈、保障鏈、成果鏈協同并進,著力構建高質量創新創業教育生態體系,加快培養富有創新精神、勇于投身實踐的創新創業人才隊伍。
健全制度鏈,“兩個工程”助力創新創業教育換擋升級。成立以校黨委書記、校長為組長的就業創業工作領導小組,組建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委員會并下設辦公室,負責協調教學、招生、就業、團委等部門,統籌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完善校院兩級目標責任制,定期召開創新創業教育推進會,專題研究部署創新創業教育有關工作。推行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全員工程”,建立“教育—服務—指導—管理”四位一體的工作機制,構建教學主管部門牽頭,各相關單位聯動配合、協調發展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格局,促進創新創業教育制度、教學體系、教育管理、教育實踐實訓等有效銜接。
拓展協同鏈,“三個課堂”打造高質量創業創業教育體系。堅持“三個課堂”聯動,深入推進專創融合、產教結合、科教融合,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不斷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堅持“第一課堂”引領,修訂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生畢業要求中突出創新創業能力,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人才培養深度融合,在公路工程、橋梁與渡河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等專業開設工程試驗班、國際班和卓越工程師班;以“專業提升、回歸工程”為目標,開設與專業學科前沿緊密相關的創新創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實現在校學生創新創業基礎課程全覆蓋,建立學生在線學習認證和學分認定、轉換制度。堅持“第二課堂”提質,以“互聯網+”“挑戰杯”競賽為龍頭、學科競賽為抓手、院系特色學科競賽活動為重點、創新創業社團活動和班級“五小創”活動為基礎,搭建創新創業實踐教育分類培養體系,為激發學生創新創業主動性和創造性提供助力、搭建舞臺、營造氛圍。堅持“第三課堂”強能,把創新創業教育與學生實習實訓相結合,通過校校、校企、校地、校所協同,建立創新創業項目實訓實習基地、學生眾創空間,引導學生在實踐訓練中提升創新創業能力;充分發揮學校交通運輸、國土資源、城鄉建設等學科優勢,依托汽車綜合性能實驗基地、太白山實習基地、梁山實習基地、現代工程訓練中心等實踐場所,開展專業實習實訓,為提升學生創新創業水平提供堅強支持。
激活創新鏈,“三項計劃”齊頭并進優化創新創業教育生態。將課堂教學、實踐培養、指導幫扶有機結合,面向不同需求的學生群體提供形式多樣、層次遞進、內容銜接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優化“創意、創造、創新、創業”相融合的教育生態。實施學生專利資助與獎勵計劃,開展“五小創”和“專利月”精品活動,著力普及知識產權和專利文書撰寫,鼓勵學生申請實用新型專利和發明專利,增強學生創新創造能力和知識產權意識,助力提升就業質量。實施創新創業優秀骨干培養計劃,通過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社會實踐、專利資助、“青馬”培養、校企合作等項目,將雙創知識傳授、講座輔導、項目路演展示和創業實踐有機結合,激發學生創新創業夢想,推動分類分層培養創新型、復合型、實踐型雙創人才;近年來通過“創業達人訓練營”開展“SYB創業骨干培訓”和“青馬創業精英培訓”,每年培訓創業骨干120余人。實施創新創業項目與競賽專項資助計劃,為雙創訓練和大賽提供經費支持。每年投入資金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互聯網+”大賽、“挑戰杯”競賽及各類專業學科競賽,大力支持學生開展各種創新創業訓練和比賽。近五年,開展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205項,其中國家級項目841項。
建強保障鏈,多措并舉增強創新創業教育發展動能。建強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明確全體教師的創新創業教育責任,鼓勵教師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理論和案例研究。從轉變教育理念和改革教學內容方法入手,通過崗前培訓、課程輪訓、骨干研修等活動,提高全校教師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意識和能力。近年來,培養國家高級職業指導師2人、國家中級職業指導師6人、教育部創新創業導師人才庫入庫導師27人。聘請知名學者、創業成功者、企業家、風險投資人等各行業校友和優秀人才擔任創新創業導師或兼職教師,形成學校優秀創新創業導師人才庫。打造高水平學生創新創業訓練平臺,以大平臺建設支撐大團隊、申報大項目、產出大成果。在長安大學科技園設立大學生科技項目孵化中心,在南北校區建設“愷英眾創空間”等大學生眾創空間,每年入駐孵化的學生創業項目60余項;同時建設“智慧云創”網上移動眾創空間,進行項目線上展示與資源對接。在校內設立大學生創業服務中心,支持師生共創;建設7000余平米的現代工程訓練中心,內設無人機、3D打印、機器人等實訓工作室10余個;依托自主建設的15個專業類學生創新實驗室、12個校外創新創業實踐基地,每年支持300余支學生團隊開展高水平創新創業訓練和實踐。匯聚各方支持合力。積極爭取政府、社會力量,在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大學生創業和創新創業教育更多的支持和指導;充分發揮校友力量,成立校友企業家聯盟、校友創業實踐基金,圍繞學生創新項目培育與成果保護,以項目科學化、規范化運作為原則,按照小資金培育、梯次資助、典型團隊獎勵的機制支持學生創新創業;舉辦校友產業博覽會等,積極為學生創新創業搭建平臺。
完善成果鏈,筑牢創新創業教育持續發展堅實基礎。不斷完善成果轉化機制,強化成果轉化服務,推動形成創新創業教育研究成果、孵化創新創業項目、提升創新創業能力。學校先后獲得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經驗高校、陜西省雙創示范高校、陜西省雙創教育研究與培訓基地等稱號。共建立260余個校外專業技術實習基地,獲批2個省級重點建設“雙創”基地、3個省級創新創業試點學院、建設15個學生創新實驗室、3個眾創空間和1個大學科技園孵化中心。近3年在“互聯網+”“挑戰杯”“創青春”“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等賽事獲得國際、國家級獎項500余項,省級獎項900余項。獲批國家專利1300余項,其中發明專利120余項。
您填的信息已提交,老師會在24小時之內與您聯系
如果還有其他疑問請撥打以下電話
上一篇: 暫無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