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大連理工大學于1974年設立計算機專業,1981年成立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鐘萬勰院士任首屆計算機系系主任,2009年成立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2023年學院成為學校下設二級學院。目前學院擁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擁有一級學科博士點、博士后流動站和遼寧省一級重點學科。2011、2017 連續兩次以6年有效期通過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2019 年獲批首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和遼寧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專業。
學科方向:(1)計算機應用技術,側重智能計算及應用、生物信息學、計算機輔助設計、虛實混合技術等;(2)計算機系統結構,側重軟件定義網絡與未來網絡系統結構、數據中心網絡、網絡虛擬化技術等;(3)計算機軟件與理論,側重智能計算理論、物聯網技術及應用、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視觸覺技術與應用等;(4)人工智能技術,側重自然語言處理與情感計算、大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技術等。
優勢特色:(1)學院現有專任教師47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19人,3人入選國家級人才計劃、3人入選教育部人才計劃,曾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遼寧省自然科學一等獎、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各類國家級以及省部級科研獎勵。(2)學院擁有計算機輔助設計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社會計算與認知智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多模態醫療健康信息智能計算學科創新引智基地、遼寧省物聯網與協同感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遼寧省感知與理解人工智能重點實驗室以及大連市大數據智能處理與多模態認知計算工程研究中心等各類國家級、省級以及市級重點科研平臺。(3)依托大工綜合性大學優勢,與生物、機械、管理等學科交叉融合,培養“計算+”思維的新工科人才;(4)面向遼寧省裝備制造、微電子、汽車制造、醫療健康等產業優勢,發展與地方經濟社會重點領域深度融合的特色性學科方向; (5) 近5年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應急項目(人工智能方向首批)、國家重點研發等國家級項目 70余項,各類項目合計200余項,科研進款超1.6億元,在國內外高水平期刊和頂級會議上發表論文400余篇。
培養目標:培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發展和國家經濟建設需要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并能夠在科研部門、教育單位、企事業、技術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計算機科學研究和應用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生源情況:近年來,攻讀本學科碩士研究生的人數穩步提升,生源主要集中在“985 工程”和“211 工程”院校。
國內外影響:魏小鵬教授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勛章,多位教授長期在國家基金委評審組、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類教指委、中國計算機學會、中國圖學學會、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等各類國家級學術組織中擔任重要職務。我院成功承辦了第 23 屆全國高校計算機學科院長/系主任論壇,中國工程院張堯學院士、吳建平院士以及70余所高校的計算機學科院長、系主任和專家學者出席了該論壇。本學科自 2009 年起連續11年進入 ESI 全球計算機學科排名前1%,2019年起進入前 1‰。
面向未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將堅持以培養創新型、實踐型人才為核心,夯實人才培養基礎地位,強化專業優質資源的建設,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努力建設卓越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