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機械工程學院圍繞“以我之奮進,筑國之青春”開展2024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聚焦“理論宣講、科技創新、鄉村振興、國情調研、東北振興”五大主題,召集了40個實踐團共計186位青年學子奔赴全國各地展開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體悟知行合一的內涵,從實踐中獲得真知、培養才干,架起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橋梁。
促發展,筑振興,再現東北之姿
“這次實踐活動讓我們深切感受到東北振興是一項充滿希望但又極具挑戰的偉大事業。每一個為東北振興努力的身影,都讓我們看到東北振興正煥發著無限生機。”實踐團隊長白慶桐說到。“紅星熠熠,研學四方”實踐團前往沈陽科學宮為小朋友們精心舉辦了一場科學趣味小課堂,團隊成員現場演示自主設計的遙控小車,充分鍛煉了小朋友們的獨立思考能力與創新動手能力,為科技賦能東北振興培育幼苗。在張學良舊居,其承載的厚重歷史給實踐團的每一位成員留下深刻印象,堅定了他們為東北振興貢獻力量的決心。
同心共鑄,振興東北。機械工程學院立足新時代東北振興的大背景,積極發動學生來到東北的遼闊大地,考察、調研、探訪,尋東北振興之路。
入基層,體國情,探尋發展之基
“緣系上郡,榆理同行”實踐團至陜西省榆林市(校地共建重點實踐基地)開展實踐,了解該地域在中國式現代化的背景下獨特的發展模式和路徑。實踐團踏入榆林市青少年宮,以科普教育為橋梁,激發青少年對科學的熱愛與探索;與文旅局進行座談交流,聆聽榆林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創新故事;深入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趙家峁村,親眼見證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在這次跨越時空的探索之旅中,機械學子們深刻認識了我國在科教、能源、環境保護、鄉村振興等事業上取得的進步。他們將攜帶這份感悟,為國家的繁榮發展貢獻青春力量,書寫屬于自己的時代篇章。
下三鄉,結童心,助力鄉村振興
‘銅’爾黔行,‘仁’育筑興實踐團赴松桃苗族自治縣蓼皋鎮江橋完小開展教育支持鄉村發展計劃。支教團深入了解當地需求,以教育為筆、以行動為墨,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青春連載,理楫赴海”實踐團前往青海省海東市民和縣開展支教活動,團隊成員群策群力、認真負責,精心備好一節節物理、化學等基礎課以及各種趣味拓展課。同時,團隊為促進長期交流合作,與張家莊村建立實踐基地協議并舉辦實踐基地授牌儀式,在高等院校與鄉村教育之間構筑起堅實的橋梁。
實之于心,踐之以行。機械工程學院積極鼓勵廣大學子深入基層調研,共繪鄉村振興新篇章,以教育為火種,點亮鄉村希望之光。關愛、交流、筑夢,他們用知識與愛心澆灌花朵,培育未來之苗,為鄉村振興鋪設堅實的道路。
探科技,學創新,凝聚自強之魂
“械”手同行實踐團奔赴川渝地區開展報國企業行社會實踐活動,在參觀重慶京東方光電科技、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等企業過程中,成員們圍繞企業招聘、人才培養、技術發展等熱點問題與各企業進行交流,學習了企業通過提供實習機會、培訓項目和職業發展路徑來吸引和培養優秀人才的方式。實踐團指導教師莊鑫表示,本次為期五天的報國企業行,無疑是一次深刻且富有意義的經歷。通過實地考察、座談交流、校友分享等環節,同學們真實地了解到了企業的用人標準、企業文化、崗位需求等實際情況,讓同學們可以有更明確的職業規劃,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職業觀。
創新指引方向,報國叩問初心。學院立足我國“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引領學生深入行業前沿,洞察技術發展。此行不僅拓寬了學生視野,更激發了他們對未來職業的深思與規劃,明晰了學習目的與方法,確立了奮斗方向。
挺膺擔當礪青春,奮楫揚帆正當時。在此次暑期社會實踐中,大工機械學子們在實踐中接觸社會,感悟國情,以實干篤定前行,用汗水澆灌收獲。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接續奮斗,展現機械學子的青春力量。
您填的信息已提交,老師會在24小時之內與您聯系
如果還有其他疑問請撥打以下電話
上一篇: 2024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論壇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