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由原人工智能學院、計算機學院、電商與物流學院(信息管理系)和國際經管學院(大數據管理與應用系)合并組建而成。學院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人工智能、食品安全大數據、農產品供應鏈與可信溯源等相關技術為核心,結合學校在商科、食品和輕工業領域的發展優勢,培養具有新工科研究背景與技術能力的研究型人才,初步建成服務行業、服務首都、服務京津冀、面向全國的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后全鏈條人才培養的特色鮮明教學研究型學院。
學院現有師生3226人,其中教工共257人(專任教師199人,其中教授45,副教授110)、學生2969(本科生2242、研究生727)。教師中有北京學者、北京市優秀教師、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北京高校優秀共產黨員、北京教育系統“教書育人先鋒”等多人。學院教師隊伍愛崗敬業,專業水平高,年齡、學歷與職稱結構合理,教學經驗豐富,科研能力強。教師中多人在國內一級或二級學術團體中擔任重要職務。近半數教師曾在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等國進修或參加國際學術交流,國際視野寬闊。
學院現有系統科學一級學科博士點;系統科學、控制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5個一級學科學術碩士點、材料物理與化學二級學科學術碩士點;以及電子信息(下設計算機技術、控制工程、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與工程、網絡與信息安全5個方向)、機械、工程管理(物流工程與管理)3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
學院目前擁有國家級平臺: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6個省部級平臺:食品安全大數據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中國輕工業工業互聯網與大數據重點實驗室、智慧環保北京實驗室、北京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北京市校外人才培養基地、工業和信息化重點領域產業人才基地。近5年學院教師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47項、省部級項目64項,總到賬經費8225萬元。發表A1類論文570篇,ESI熱點、高被引論文43篇,授權發明專利229項,出版學術專著48部。
學院現招生的專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信息工程、人工智能、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智能制造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電子商務、大數據管理與應用11個本科專業。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信息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電子商務5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軟件工程、信息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自動化、機械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6個北京市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學院非常重視學生實踐創新活動,多途徑對競賽進行宣傳和動員,營造良好氛圍,激發學生參賽熱情,多次參與國內外重要學科競賽并取得優異成績,學院成功獲批“中國機器人大賽賽事基地“,該賽事是北京高校唯一一所賽事基地。學生參與學科競賽的比例超40%,學院每年累計學科競賽獲獎達400余項。2023年學院師生榮獲第十三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金獎,這也是我校首次榮獲該項賽事金獎并首次捧得全國優勝杯;2023年學院兩個團隊獲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決賽主賽道特等獎,獲獎項目數量和質量均創學校歷史新高。學院設有CCF北京工商大學學生分會,并于2023年獲批CCF優秀學生分會。
學院辦學經驗豐富,所培養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基礎理論扎實、專業知識全面、實踐能力強,能很好地滿足國家及北京市對信息類人才的要求,畢業生具有廣闊的就業前景。近年來學院畢業生就業質量高、社會滿意度好,就業單位多為國內知名企業和行業龍頭,如大型央企國企(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中國民航信息網絡公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航天科技集團等)、科研院所(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數據通信科學研究所、中科院軟件所、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等)、高新技術企業(如百度、騰訊、小米、聯想等)、金融機構(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北京銀行等)以及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就業區域以北京為主,其它就業區域集中在經濟發達的城市和地區。畢業生讀研繼續深造持續提升,部分本科生考入國內一流高校(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或被國外知名大學錄取繼續深造。未來,學院還將持續聚焦國家和首都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為國家為社會培養更多高質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