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程學院起源于無線電計量測試專業,該專業是我校最早設置的五個專業之一,1986年招收首批本科學生。隨著計算機教育的啟動和發展,我校成立了計算機系,1999年,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開始招生;2000年,原信息工程系與計算機系合并,成立了信息工程學院。學院下設電子信息與通信工程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人工智能系和實驗中心。
學院現有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兩個一級學科,其中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2009年獲批浙江省重點學科,2016年獲批浙江省一流學科(B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2011年獲批浙江省重點學科,2021年進入軟科排名30%以內。建有5個本科專業: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人工智能。
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教職工148人,其中專任教師121人;專任教師中有正高職稱20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86人。擁有浙江省“萬人計劃”創新領軍人才、浙江省“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重點資助人員、第一層次培養人員、浙江省“千人計劃”、浙江省教學名師、浙江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浙江省優秀博士后和浙江省優秀科技工作者等高層次人才。學院還聘請了中國工程院何新貴院士、倪光南院士和加拿大工程院姚育東院士等國內外知名專家為兼職教授。近三年學院教師承擔國家及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54余項、校企合作項目283項;發表學術論文236篇,其中SCI、EI檢索217篇;完成專著(含軟件著作)31項,獲授權發明專利164項;獲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完成成果轉化17項,產生直接經濟效益366萬。
本科生教育:
現有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840余人。電子信息工程通過了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浙江省一流本科專業、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新興特色專業和浙江省高校“十三五”優勢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通信工程專業為浙江省一流本科專業。學院國際化辦學卓有成效,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教育交流活動,開拓學生國際視野,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培養國際IT人才。學院與新西蘭奧克蘭理工大學合作舉辦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教育項目,是我校首個本科層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自2011年開始招生以來,生源質量逐年提高,畢業生出國(境)深造比例高,就業質量好,該項目于2017年入選為浙江省示范性本科以上層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學院建有浙江省計算機網絡與通信重點建設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涵蓋計算機網絡、物聯網、移動通信網絡、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生物醫學傳感與檢測等20多個功能實驗室。建有電子設計、多媒體技術、程序設計、智能汽車、軟件服務外包、互聯網金融和智能互聯七個大學生實踐創新基地,以學科競賽為契機,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近三年,共計1200多人次參加各級各類學科競賽,獲“挑戰杯”競賽、飛思卡爾智能車競賽等國家級和省級獎項110多項。學院畢業生就業率每年均達到98%以上,畢業生薪酬位于學校所有專業前列。
學位點及研究生培養:
學院擁有0810信息與通信工程、0812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兩個一級碩士學位授權點、0854電子信息(通信工程、計算機技術)專業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點。學院每年招收研究生130余名,在校碩士研究生310余名。同時,學院還和中國計量科學院數據中心、信息與電子科學研究所、時間頻率計量科學研究所、浙江大學、浙江省農科院、浙江清華柔性電子技術研究院等科研院所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
學院擁有浙江省電磁波信息技術與計量檢測重點實驗室。學院在太赫茲波與微波通信、信息功能材料與器件、無線信號處理與通信系統、機器視覺與人工智能、智能計算與軟件工程、醫學信號處理與儀器、物聯網與智能系統等方面具有較強研究實力。
學院碩士畢業生一直保持著社會需求高的良好趨勢,近幾年就業率均為100%。畢業生大部分就職于中電海康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百度控股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新華三技術有限公司等知名的企事業單位,在浙江省就業占畢業生50%以上,在上海工作的占20%左右,其余分布在北京、江蘇、安徽、山東、廣東等地。據浙江省教育評估院最新調查顯示,學院畢業研究生平均薪資水平高于浙江省理工科畢業研究生薪資平均水平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