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學碧泉書院(2019年5月更名為碧泉書院-哲學與歷史文化學院)成立于2018年7月,由原哲學系和歷史系組建而成。
湘潭大學碧泉書院下設4個院屬系:哲學系、歷史系、社會學系、文化產業管理系。現有哲學、歷史學、社會學、文化產業管理、國際事務與國際關系5個本科專業,哲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以及哲學博士后流動站,哲學、中國史、世界史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社會工作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另有湖南省湘學研究基地、湘潭大學湘學研究所、湘潭大學易經哲學研究所、湖南宗教研究與治理協同創新中心等學術機構。其中哲學、歷史學為湖南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和省級重點學科,中國近代史、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校級重點學科。“中國近代史”為省級精品課程和校級重點課程,“馬克思主義哲學”為省級重點課程、省級優秀課程和校級精品課程。
碧泉書院原為一所歷史悠久的古老書院,由胡安國、胡宏父子在南宋初年創建于湘潭碧泉。碧泉書院在歷史上影響非常大,是南宋最早的理學學派--湖湘學派的發源地,是湖湘學派理論創新之所,是湖湘文化興盛之源。碧泉書院與岳麓書院,相繼成為南宋湖湘學重鎮。湖南道州人周敦頤開創理學,但“鄉邦無傳其學者”,至胡安國、胡宏父子創立碧泉書院,張栻、彪居正、吳翌等人就學其中,史稱“衡岳湖湘之學,皆起于此。”張、彪等人學成之后,傳胡氏之學于岳麓書院,促成了岳麓書院學術文化的輝煌,南宋理學家真德秀指出:“竊惟方今學術源流之盛,未有出湖湘之右者。” 學術史家黃宗羲也認為:“湖南一派,當時為最盛。” 當時的湖湘大地,是全國讀書人向往的學術圣地,南宋理學集大成者朱熹曾言:士子學人“深以不得卒業于湖湘為恨”。后世湖南人才輩出,群星閃耀,得益于經世致用的湖湘文化滋養。
碧泉書院歷代皆有修葺,但卻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遭到拆毀。
改革開放,國學復興。從廟堂之高到江湖之遠,從高校師生到市井百姓,人們對國學充滿了深深的期待。在國學復興的當下,湘潭大學重建碧泉書院,接續千年文脈,為一所建校60年的大學尋求厚重的文化底蘊,這是湘大未來持續發展的文化“基座”。
湘潭大學碧泉書院將會保持原哲學系和歷史系既有的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挖掘各個學科的學術潛力,將古老書院與現代大學的學術研究、文化傳承、人才培養以及社會服務緊密結合,尋求新的生長點,開創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