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認真學習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積極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趨勢,緊緊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以新工科建設為重要抓手,持續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探索構建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師培養體系,不斷提升工程技術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努力為走好人才自主培養之路作出更大貢獻。
注重本研銜接,完善一體化貫通培養模式。按照“能力提升、系統優化、激發志趣、挑戰創新”總體思路,完善本科培養方案,并合理設置研究生銜接課程、進階課程。根據學生特點和志趣方向,為本博貫通培養學生設計“一人一策”培養方案。圍繞優化知識結構,明確基礎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要求,加強核心課程間的銜接融合,切實提高課程質量。深化工程教育改革,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制定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專項試點方案,加快工程領域“高精尖缺”高層次人才培養,先后推進建設30余個高水平工程類研究生培養項目。積極探索面向未來、以學生為主的特色書院制培養模式改革,制定《強基書院本博貫通培養實施辦法》,以強基書院為試點,發掘培養更多有堅定學術志趣、具備創新潛質的學生,促進創新人才脫穎而出。
注重學科交叉,健全融合型課程教學體系。探索“理·工”銜接的雙學士學位培養模式,聚焦高端芯片與軟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制造等重點領域,將數理基礎知識與專業應用場景有機結合,著力培養具有深厚理科基礎和核心專業素養的高水平工科人才。面向未來技術發展,構建“寬厚基礎-工程實踐-探索研究”融合培養體系,著力培養優秀技術創新人才。發揮學堂計劃“錢學森力學班”工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引領作用,推動10余個院系和研究中心打破學科壁壘,形成兼具“精深挑戰”與“開放交叉”特色的核心課程體系。設立28個高水平工程類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項目,包括海洋技術與工程、智能裝備設計與制造等14個工程類交叉項目,加快培養國家急需的工程領域高素質人才。設立創新領軍工程博士培養項目,鼓勵不同專業的師生相互交流學習,支持不同學科背景的工程博士研究生在合作研究中共同成長。
注重校企合作,構建全鏈條協同育人機制。校企合作加強課程建設,開設大數據、高端裝備、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與媒體技術等實踐課程,由校企雙方專家組共同完成課程設計、遴選重點任務、指導學生實踐,并設置與行業專家、研發技術人員面對面交流等教學環節,為在校師生和企業研發骨干間搭建交流合作平臺。充分利用校友及行業資源,邀請業界校友、專家參加相關課程建設,幫助學生了解產業發展與前沿熱點,進一步提高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和職業素養。構建產學研用互通互促機制,成立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中心和工程管理碩士教育中心,推進校企間、院系間育人資源共建共享。建立行業企業參與研究生培養的咨詢指導機制,與行業領域重點單位開展研究生聯合培養,進一步提升工程人才培養質量。與29家企業深度合作,面向關鍵核心技術領域開展工程碩士、博士培養改革專項招生試點,校企聯合培養卓越工程技術人才。在集成電路、航空發動機等重點領域,與近50家企業簽訂合作協議,拓寬行業企業與學校的雙向人才交流渠道,建成175個專業實踐基地,加強研究生實踐歷練,不斷提升發現真問題、解決大難題、定義新命題的實踐創新能力,引導學生厚植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
注重交流互鑒,探索項目式國際合作方案。圍繞服務“一帶一路”建設,與相關企業合作開設“核電工程與管理國際人才培養”專業碩士學位項目,招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生。加強國際合作,與全球知名高校合作開設25個工程領域的碩士和博士學位項目。設置博士研究生培養基金,支持博士研究生赴世界一流高校和科研機構短期訪學、合作研究。積極開展研究生海外實踐項目,與18家企業共建研究生海外社會實踐基地,累計派出200余名研究生前往20余個國家開展課題研究、項目攻關,參與服務蒙內鐵路、亞吉鐵路、淡布隆跨海大橋等多項國際重大工程項目的建設及運營,在實踐中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緊跟產業發展的高層次工程技術人才。
您填的信息已提交,老師會在24小時之內與您聯系
如果還有其他疑問請撥打以下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