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考查目標
《農業經濟學》是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聯系中,研究并闡明現代農業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發展運動規律和及其應用的科學,要求考生能夠掌握《農業經濟學》課程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能夠運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斷和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Ⅱ.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題型結構
(一)名詞解釋,共20分。
(二)簡答題,共30分。
(三)論述題,共50分。
(四)綜合分析題,共50分。
Ⅲ.考查內容
一、導論
1.西方著名農業經濟學者的代表著作及代表思想
2.西方農業經濟思想的產生和發展
3.中國農業經濟思想的產生和發展
二、農業和農業經濟學
1.農業內涵與類型
2.農業特征
3.農業的地位、貢獻與功能
4.我國“三農”問題
三、農業自然資源
1.農業生產要素的分類
2.農業生產要素組合的規律
3.農業集約經營與粗放經營
4.我國農業集約經營的實現途徑
5.農業規模經營
6.我國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實現途徑
7.地租、絕對地租、極差地租
8.地租不同形式在現實中的表現
9.土地制度創新與土地流轉
四、農業勞動力資源
1.人力資本的含義
2.農業中人力資本的作用
3.農業勞動力的供給
4.農業勞動力的需求
5.劉易斯模型含義及經濟學解釋
6.拉尼斯-費景漢模型的含義及經濟學解釋
7.托達羅模型的含義及經濟學解釋
8.舒爾茨.夏斯達成本收益模型及經濟學解釋
9.我國農業剩余勞動轉移問題的理論分析
10.農業剩余勞動力的概念及類型
11.我國農業剩余勞動力轉移存在的問題及主要途徑
12.農村人力資本開發
五、農業資本
1.哈羅德-多馬增長模型及其應用
2.內生增長模型含義及其具體應用
3.道德風險、逆向選擇的涵義及其在現實中的表現
4.農戶在農業投資中的行為方式
5.資本在農業發展中的作用
六、農業科學技術
1.農業科技進步的內涵、特點及重要性
2.農業科技進步的動力
3.農業技術的經濟類型
4.我國農業科技進步的道路選擇
七、農產品市場供給與需求
1.農產品需求定義及曲線
2.農產品需求量的變動與農產品需求變動曲線
3.影響農產品市場需求的因素
4.農產品市場需求彈性及其計算
5.農產品市場需求彈性的類型及曲線
6.農產品需求收入彈性及其計算
7.農產品供給定義及曲線
8.農產品供給彈性及其計算
9.農產品供給彈性的類型及曲線
10.“谷賤傷農”
11.蛛網模型
八、農產品市場與價格形成
1.農產品市場概述
2.農產品市場體系構成
3.各類農產品市場的功能與作用
4.農產品期貨市場含義、功能及其完善
5.農產品價格特征
6.農產品價格影響因素
7.農產品差價及比價含義、類型及其計算
九、農產品國際貿易
1.農產品國際貿易基本理論
2.農產品國際貿易規則及其具體表現形式
3.中國的農產品國際貿易
十、農業產業經濟組織
1.中央歷年涉及農業的1號文件,以近3年為主
2.農業價值鏈的定義及其相關理論
3.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機制、理論與實踐
4.新時期農業結構優化與調整
5.農業基本經營制度問題
6.農業合作組織理論與實踐
7.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理論基礎、概念、內涵及方式
8.各類農業微觀組織及其實踐
十一、農業可持續發展
1.農業宏觀調控涵義、內容、目標、手段
2.我國農業調控的框架
3.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及基本特征
4.人口、人力資本積累、自然資源、環境、技術進步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5.農業現代化特征、模式及發展路徑
6.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戰略
7.農業供給側改革問題
8.農業產業融合發展問題
9.農民增收問題
10.農業綠色發展問題
Ⅵ.參考書目
1. 傅新紅主編《農業經濟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 孔祥智、馬九杰、朱信凱主編《農業經濟學》,中國人民出版社,2023
3. 鐘甫寧主編《農業經濟學》,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
您填的信息已提交,老師會在24小時之內與您聯系
如果還有其他疑問請撥打以下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