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醫科大學中醫學院(原寧夏醫學院中醫系),創建于1984年,1987年首次招生,2004年12月,中醫系更名為中醫學院,2010年獲批中醫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2015年獲批中醫碩士專業學位點,是寧夏唯一的高等中醫專業人才培養基地。
中醫學院設有中醫基礎系、中醫臨床基礎系、中醫臨床系、針灸推拿系、中醫文史學系和中醫學實驗中心。現有本科生752人,碩士研究生275人。現有中醫學(含全科醫學方向)、中西醫臨床醫學、針灸推拿學三個專業,其中中醫學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和自治區優勢特色專業。承擔全校所有中醫課程的教學。學院擁有區級一流基層教研室1個,區級一流課程1門,區級精品課程2門,區級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示范專業1個,區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中醫學、針灸推拿學獲批2020年度自治區一流本科專業,中醫診斷學、傷寒論、中醫內科學、溫病學獲批為自治區級一流課程。中醫臨床基礎系獲批為自治區一流基層教學組織。設有直屬附屬中醫醫院1所,非直屬附屬醫院2所(寧夏自治區中醫醫院和銀川市中醫醫院),有上海公立醫院教學實踐基地,有寧夏中醫醫院暨中醫研究院、銀川市中醫醫院、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陜西省中醫醫院暨中醫研究院4家專碩研究生培養基地。
學院擁有一支基礎理論扎實、業務精湛、愛崗敬業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學院現有教職工75人,其中專任教師61人,博士學位教師占55.7%,碩士以上學位教師達到87%。國家名老中醫學術經驗指導老師3人,國家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人9人,全國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1人,全國專業學術委員31名,省部級專業學術委員15名,自治區“9·10”教育獎章獲得者1人,自治區名教學名師1人,自治區名中醫4人,自治區“313”人才2人,自治區“312”人才2人,自治區青年拔尖人才培養工程人選1人,校級學科帶頭人6人。
學院以一流學科建設為抓手,以中醫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為依托,積極搭建學術研究平臺,現有寧夏少數民族醫藥現代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寧夏回族自治區區域高發病中西醫結合防治研究重點實驗室1個,自治區級創新團隊1個。國家中管局重點學科6個,自治區級重點學科2個。中醫學為自治區確定的國內一流建設學科。中醫脾胃病學、民族醫學和民族藥學等3個重點學科在2019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中醫藥重點學科驗收中獲評優秀等次。近五年,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9項(其中聯合基金項目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3項,教育部資助項目2個,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8項,自治區重點研發項目(含引才專項)4項,寧夏高等學校科研項目9項,橫向聯合項目2項,參編教材及專著48本。
學院堅持開放辦學,不斷深化對外合作交流,在學校支持下,先后與上海中醫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湖南中醫藥大學、福建中醫藥大學、陜西中醫學院、甘肅中醫學院、香港中文大學以及日本富山大學、島根大學、丹麥馬里博李保有中醫中心等國(境外)高校建立教學、科研、學生交流培養等合作關系。目前與上海中醫藥大學、湖南中醫藥大學聯合培養的在讀本科生40名,與湖南中醫藥大學聯合培養的在讀研究生21名。選派研究生赴島根大學交流并攻讀博士學位。
今后,學院將繼續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圍繞“以人為本,提高層次,充實內涵,突出特色,教研并舉,加快發展”的工作思路,努力打造一流學科,為培養更多具有高素質的中醫人才而努力奮斗。
(表內各項數據截止2021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