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學1958年建立計算機專業,1978年成立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2002年組建計算機學院,至今已走過了六十年的發展歷程。計算機專業的發展是隨著國家需求和大時代政策背景而發展的,是各級領導關心和大力支持的結果,更凝結了北航幾代計算機人團結奮斗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經歷了充滿激情、艱苦奮斗的創業建設階段,勇于開拓、協調發展的持續提高階段,敢為人先、不斷進取的全面發展階段和凝心聚力、勇攀高峰的全面提高階段,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業績,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又一批計算機專業人才,始終走在我國計算機高等教育與科學研究的前列,1998年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成為國家一級學科,在2006年教育部組織的計算機一級學科評估中排名第三,2007年獲首批計算機一級國家重點學科(7家單位之一),2011年軟件工程成為國家一級學科,2012年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兩個一級學科全國高校排名均第4;2017年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評估結果為A、軟件工程評估結果為A+。2017年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獲批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
計算機學院現有教職工163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1人,教授52人,副教授56人,具有1年以上海外留學經歷的比例為57.9%。形成了一支以兩院院士與國際著名專家為學科帶頭人、以年富力強的中青年知名學者為骨干、學術造詣深、團結協作并且年齡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
目前學院建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技術中心,1個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6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個高精尖創新中心等高水平研究基地,逐步形成了計算機科學與智能技術、數據科學與軟件工程兩大優勢學科群,以及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未來網絡與信息安全、可視計算與人機智能、新型體系結構與計算系統、大數據科學與認知計算、安全可靠系統工程、群體軟件與智能系統、超大規模系統與軟件理論等一批優勢特色及前沿交叉研究方向。
自1978年建系以來,取得了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的科研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 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0項,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6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何梁何利科學技術獎3項,省部級獎92項,高水平學術論文的數量和質量逐年穩步上升,2013年北航計算機科學學科成功進入ESI前1%,2018年9月ESI排名第90名。
建立專業以來培養各類畢業生共13367人,其中本科畢業生5796人,碩士4036人,博士598人,留學生博士38人,在職工程碩士1043人,大專班及高職班學生858人,夜大及專升本學生 998人。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4項,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省部級教學成果獎7項,省部級精品課7門,省部級優秀教材8本,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部級教學團隊2個,2006年獲批全國首個國家級計算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013年獲批全國首批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室。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學生在國內外科技創新競賽中屢屢摘金奪銀,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畢業生受到社會廣泛好評。
學院積極開展國際學術交流合作,舉辦了WWW2008等國際學術會議,建立了世界萬維網聯盟W3C中國分部,共同創立了國際開放中間件聯盟OW2,建立了中德聯合軟件研究所,與美國、法國、德國、英國、澳大利亞,以及香港地區的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穩定的合作與交流關系,承擔了多項國際合作項目。
經過六十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計算機學院的學術傳統、教育理念、文化氛圍及發展特色。學院一貫遵循“面向國家需求,瞄準學科前沿,匯聚優秀人才,爭創國際知名”的發展戰略,堅持“百花齊放,兼容并包”的學術傳統和“團結和諧,拼搏創新”的文化精神,堅持育人為本、教學與科研并重的發展理念,堅持精英教育、素質教育的人才培養方針,形成了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格局。牢記“不進則亡,慢進則衰”的警示,薪火相承,為把我院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學院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