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上午,由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主辦、法理學研究所承辦的“法律知識與修辭理論”研討會在我校昌平校區國際交流中心開幕。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院長薛剛林教授,法理學研究所所長舒國瀅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法理研究室主任胡水君,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吳玉章教授、劉作翔教授,清華大學許章潤教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張繼成教授,山東大學威海分校陳金釗教授、焦寶乾教授,中山大學熊明輝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趙明教授,北京理工大學謝暉教授,西南政法大學陳銳教授,商務印書館主任陳小文,《法治周末》副總編馬霄雷、我校曹義孫教授、劉星教授、劉飛教授、柯華慶教授、楊玉圣教授、張清教授出席了本次研討會。來自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外交學院、對外經貿大學、山東大學威海分校、西北政法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山大學、吉林大學等各高校專家學者和師生代表參加了會議。研討會的主題是法律知識與修辭理論。
在形形色色的致力于獲取法律知識的方法進路中,修辭學方法無疑是一支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傳統。修辭不僅是為法律技藝方法,同時也對法律知識之可能及其屬性問題構成獨特的回答視角:法律修辭是一種知識嗎?通過修辭獲得的法律命題是客觀的嗎?法律修辭學是一門科學嗎?而圍繞這些問題進行的討論,恰恰成為本次研討會的重點。
研討會上陳金釗教授以《把法律作為修辭及其意義》為題作了演講,他認為,把“法律作為修辭”的問題面向有兩個: 一是為碎片化的法律尋找出路; 二是克服過于強勢的政治修辭和道德話語對法律思維的影響。而把法律作為修辭實際上面臨“三個解放”:
其一,把法理學從政治綁架下解放出來。
其二,把法理學從哲學籠罩中解放出來。
其三,把法官從制定法仆人的角色中解放出來。
舒國瀅以《修辭與法學研究意欲何為?》為題發表主題演講,他針對學術界興起法律修辭學研究浪潮的背景、意義和走向作了深刻分析。他提出,法律修辭學有四種研究進路:一是文學與與語言的進路;二是演講技術的研究進路;三是哲學進路;四是法學方法的進路。他認為,法律修辭學可以看做是西方古老的方法論在當今中國法學接引的一種努力。舒國瀅逐步深入,提出了法律修辭學要解決的問題。
本次研討會分為五個單元,其中每個單元的內容都是十分精彩的,通過這次研討會,不僅加強了中國政法大學與其他國內院校的合作,也給中國政法大學的師生提供了很好學習和教育的機會也給中國政法大學在職研究生學員提了一次實踐的良機,關于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知識與修辭理論”研討會的詳細報道請關注中國在職研究生招生信息網的相關報道。
您填的信息已提交,老師會在24小時之內與您聯系
如果還有其他疑問請撥打以下電話
下一篇: 中國政法大學在職研究生考研心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