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植物生理學
植物水分生理:植物細胞水勢的概念、組成、應用;水分的運動方式;根系吸水的部位、吸水的動力、水分運輸的內聚力-張力學說;蒸騰作用的指標;氣孔蒸騰及其調節。
植物的礦質營養:植物的必需元素的種類及確定標準,可以再循環與不可再循環的元素;細胞膜上離子運輸蛋白的種類,植物根系吸收礦質元素的部位、過程、特點、影響因素;植物對氮素的同化;合理施肥的基礎。
植物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細胞器葉綠體結構與功能、葉綠體色素的種類和功能;光合作用光反應進行的部位及基本過程,碳同化的三條途徑,光呼吸,光合速率及影響光合速率的因素。
植物的呼吸代謝: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生理意義; 抗氰呼吸的概念及意義; 植物呼吸作用與種子貯藏、果蔬保鮮。
韌皮部運輸與同化物分配:韌皮部的結構特點, 運輸物質種類、方向、運輸速率;源庫概念及運輸規律;韌皮部運輸的壓力流動學說; 同化物分配規律。
植物生長物質:植物激素、生長物質及生長調節劑的概念,五大類植物激素的結構、特性及生理作用,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在生產中的應用。
植物的生長與分化:生長、分化和發育的概念,植物分化的調控與特點、胚胎發育、種子萌發、營養生長及植物各部分生長的相關性;植物細胞全能性概念與組織培養;影響植物生長的環境因素;
光形態建成及植物的運動:植物的成花誘導生理:春化作用、光周期現象及其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植物生殖、成熟與衰老生理:授粉受精過程中的生理變化;種子和果實的發育過程中的生理生化變化;果實成熟過程中的生理生化變化;植物的休眠、衰老、脫落的概念。
植物的逆境生理:植物適應逆境的一般機制;低溫、干旱、鹽脅迫對植物的傷害及植物的抵抗機理。
二、植物學部分
植物細胞的結構與功能;植物組織的類型、分布和功能;根、莖、葉的發生、結構和功能;花的形態、雄蕊的發育及花粉粒的形成,雌蕊的發育與結構,開花、傳粉與受精,種子和果實的類型與結構;植物分類單位與命名法;原核生物的基本特征;真核藻類的劃分和基本特征;苔蘚、蕨類、裸子植物的分類、基本特征和代表植物特征;被子植物分類(木蘭科、毛茛科、睡蓮科、石竹科、錦葵科、葫蘆科、楊柳科、十字花科、薔薇科、含羞草科、蘇木科、蝶形花科、傘形科、茄科、唇形科、玄參科、菊科、澤瀉科、莎草科、禾本科、百合科、蘭科),被子植物分類系統,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演化。
您填的信息已提交,老師會在24小時之內與您聯系
如果還有其他疑問請撥打以下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