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大新聞網訊 7月26日-8月2日,學校國家農業科技戰略研究院院長、全國農業科技發展戰略智庫聯盟執行理事長高旺盛教授組織開展內蒙古糧食產能與生態農業專題調研。
調研組一行從呼和浩特出發,一路向東向北,行程將近2000公里,實地調研了烏蘭察布市察右中旗、赤峰市翁牛特旗、通遼市科爾沁區、興安盟扎賚特旗、呼倫貝爾市阿榮旗、牙克石市、額爾古納市的糧食生產,對各地糧食高產技術模式進行了深入考察,與各盟(市)農牧科學研究所研究人員、地方農業管理與技術推廣部門以及涉農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進行深入交流。
這是我校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糧食安全重要指示精神以及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一號文件精神,自主啟動“提升糧食生產能力關鍵路徑戰略研究”重大咨詢項目后歷時一年多開展的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東北平原、華南地區、西南地區、黃土高原、西北綠洲、內蒙古八大區域大范圍實地調研的最后一個區域。調研旨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糧食安全的重要指示和對內蒙古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8月2日,調研組在呼倫貝爾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召開了內蒙古糧食產能與生態農業座談會。與會專家結合各自研究基礎和實地調研,討論了當前內蒙古糧食生產基本態勢、主要制約因素以及進一步提升糧食產能的技術路徑與對策建議。
高旺盛在總結時表示,要進一步研判新時期內蒙古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的重要地位,把握“五個突出”: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及重要農產品安全供給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國家整體土地資源緊張局勢下內蒙古耕地資源相對豐富的優勢更加突出、區域農牧結合的優勢更加突出、糧食生產中等規模的家庭農場經營優勢更加突出、農業總體機械化水平優勢更加突出;要進一步深入研究科學分析內蒙古糧食產能提升的潛力,處理好“六大關系”(內蒙古東中西部協同發展關系、糧食生產與生態保護的關系、種植業與畜牧業的關系、旱地雨養農業與灌溉農業的關系、作物面積與單產提升的關系、農業基礎條件與科技創新的關系),科學謀劃內蒙古糧食與農業未來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思路與路徑。
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副主任、全國農業科技發展戰略智庫聯盟高層專家郭志偉研究員,學校國家農業科技戰略研究院副院長陳源泉教授、國家農業保險研究中心主任楊汭華教授、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成果管理處處長牛爽,江蘇省農科院原副院長鄭建初研究員,河南師范大學李春喜教授,河南省農科院李向東研究員,山東省農科院李宗新研究員,內蒙古農業大學劉景輝教授、趙寶平教授、米俊珍副教授、王希全博士,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院長路戰遠研究員、副院長趙舉研究員、作物所所長趙沛義研究員、農經所斯欽孟和研究員,北京中農科聯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盧新理等專家以及內蒙古各盟(市)農科所以及旗縣有關農業部門領導專家參與了調研和座談。
您填的信息已提交,老師會在24小時之內與您聯系
如果還有其他疑問請撥打以下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