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數字經濟學院)系福建農林大學直屬二級學院,是福建農林大學與安溪縣2011年合作創辦的“校地合作、公辦民助”高等教育典范,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宗懋擔任名譽院長。2023年5月,安溪茶學院轉型升級為安溪茶學院(數字經濟學院)。辦學以來,學院取得優異成績:2016年獲福建省服務產業特色專業(茶學);2016年茶產業鏈專業群獲福建省專業群試點;2017年獲首批福建省示范性產業學院;2019年獲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茶學);2022年獲首批福建省現代產業學院建設點。目前,設置茶學、數字經濟、電子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商務經濟學和財務管理6個本科專業;農業管理、技術經濟及管理和茶學3個碩士專業和1個茶學博士專業。構建了本科-碩士-博士貫通的培養體系。
學院擁有安溪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協同創新中心、蒲公英國家級星創天地等2個國家級平臺;茶產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茶產業技術開發基地、茶產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茶產業發展研究中心等7個省級平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和省社科規劃項目等省部級以上項目多項;主持制訂國際標準1項、國家標準3項、地方標準10余項;榮獲省級科研成果獎近10項,其中省級標準貢獻獎一等獎1項、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3項。
學院擁有強大的研究生導師隊伍,實行學術+實踐雙導師指導,既有學術方面的雙聘院士、教育部教指委委員、國家林草局林業和草原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同時還有上市企業高管、行業管理精英等實踐領域專家參與培養,其中,博士生導師7人和碩士生導師67人;雙聘院士1人,“閩江學者”講座教授2人,“桐江學者”講座教授1人,臺灣引進人才6人,國家林草局林業和草原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入選省高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1人。
一、學習形式
2025年碩士生學習方式為非全日制。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國家研究生招生規定,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或者國家承認的其他入學方式,被具有實施研究生教育資格的高等學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機構錄取,在基本修業年限或者學校規定的修業年限內,在從事其他職業或者社會實踐的同時,采取多種方式和靈活時間安排進行非脫產學習的研究生。
二、招生專業
2025年我院共有1個專業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各學科、專業均面向全國招生,見下表:
專業 | 學習方式 | 研究方向 | 學制 | 考試科目 | 復試科目 |
農業管理 | (2)非全日制 | 01不區分研究方向 | 3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4英語(二)③342農業知識綜合四④822現代農業與生態文明 | 農業經濟學 |
部分科目考試大綱說明,其它見《福建農林大學2025年碩士自命題考試說明》:
《農業知識綜合四》考試主要內容:掌握管理學基本理論體系模型的發展脈絡,熟悉各學術派系的主要內容和最新發展,注重管理思想、管理原理和管理研究方法與社會實踐以及其它學科的密切聯系,緊密結合鄉村振興背景下管理知識在三農發展中的應用與創新。
《現代農業與生態文明》考試主要內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現代農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關系,農耕文化與生態文明建設,現代農業的特征和發展趨勢,生態文明建設的研究與實踐,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農業信息化與精準農業,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策略,現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數字農業等。
三、報考條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3.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我校規定的體檢要求。
4.考生學業水平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等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考生錄取當年入學前必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或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書》,否則錄取資格無效。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已獲碩士、博士研究生學歷或學位的人員。
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征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
5.注意事項:
(1)免初試攻讀碩士研究生
符合免初試資格(如在部隊榮立二等功以上退役人員等)的考生,應在國家規定的全國統考報名時間內登錄“全國推薦免試攻讀研究生(免初試、轉段)信息公開暨管理服務系統”報名。
(2)單獨考試研究生:我校自2019年起不再招收單獨考試研究生。
(3)國外或境外學歷問題:凡在國外或境外大學或高等教育機構攻讀正規課程所獲學歷證書,均須經過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認證,并在復試時出具書面認證材料原件,否則不予復試。
四、報名
報名包括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兩個階段。所有參加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考生均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參加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并在網上確認網報信息和采集本人圖像等相關電子信息,同時按規定繳納報考費。逾期不再補辦。
應屆本科畢業生原則上應選擇就讀學校所在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指定的報考點報名,其中成人高校應屆本科畢業生也可選擇教學點所在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指定的報考點報名;其他考生應選擇工作所在地或戶籍所在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指定的報考點報名。
考生應當認真了解并嚴格按照報考條件及相關政策要求填報志愿并選擇報考點。因不符合報考條件及相關政策要求,造成后續不能網上確認、考試(含初試和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考生網上報名成功后,應通過定期查閱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報考點、招生單位官方網站等方式,主動了解考試安排要求等事項,積極配合完成相關工作。
(一)網上報名:
報考2024年碩士研究生(含推免生)一律采取網上報名。
1.網上報名時間為2024年10月15日至10月28日,每天9:00-22:00。網上預報名時間為2024年10月9日至10月12日,每天9:00-22:00。
2.考生應在規定時間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網址:https://yz.chsi.com.cn)瀏覽報考須知,并按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報考點以及報考招生單位的網上公告要求報名。報名期間,考生可自行修改網上報名信息或重新填報報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條有效報名信息。逾期不得修改報名信息。
3.注意事項
(1)考生要準確填寫個人信息,務必認真校對姓名、身份證號碼、學歷證書號碼等重要信息,通訊地址、聯系電話必須詳細、準確,且在2025年6月底前有效。對本人所受獎懲情況,特別是要如實填寫在參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等國家教育考試過程中因違規、作弊所受處罰情況。對弄虛作假者,將按照《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和《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辦法》嚴肅處理。
(2)網上報名結束后,考生須記住網上報名生成的報名號、用戶名和密碼,報名登記表請考生妥善保存。報考具體辦法可直接咨詢各地市招生辦。
(3)報名期間將對考生學歷(學籍)信息進行網上校驗,考生可上網查看學歷(學籍)校驗結果。考生可在報名前或報名期間自行登錄“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網址:https://www.chsi.com.cn)查詢本人學歷(學籍)信息。
未通過學歷(學籍)校驗的考生應在規定時間內按要求完成學歷(學籍)核驗。
(4)“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招生以考生報名時填報確認的信息為準,具體招生辦法按教育部相關文件執行。
(5)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考生,應為高校學生應征入伍退出現役,且符合碩士研究生報考條件者〔高校學生指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含高職)、研究生、第二學士學位的應(往)屆畢業生、在校生和入學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專科(含高職)應(往)屆畢業生、在校生和入學新生,下同〕。考生報名時應當選擇填報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并按要求填報本人入伍前的入學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關信息,復試前須向招生單位提供《入伍批準書》和《退出現役證》進行復核。
(6)考生應認真了解并嚴格按照報考條件及相關政策要求選擇填報志愿。享受初試加分政策的考生,須在網上報名時按要求填報相關信息,未按規定申報的,不享受相應照顧或加分政策。因不符合報考條件及相關政策要求,造成后續不能現場確認、考試、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7)考生應按要求準確填寫個人網上報名信息并提供真實材料。考生因網報信息填寫錯誤、填報虛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試、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8)已被招生單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報名參加統考。
(9)考生應當按規定繳納考費。
(二)網上確認要求
報考點網上確認要求,請查看所選報考點公布的網上確認須知。
五、報考資格審查
我校對考生網上填報的報名信息和現場確認材料進行全面審查,確定考生的考試資格。
考生填報的信息與報考條件不符的,不準予考試。網上學歷(學籍)校驗未通過的考生,我校將要求其在規定時間內提供權威機構出具的認證報告(有效期6個月及以上),否則不準予考試。
六、初試
(一)考生應當在考前10天左右,憑網報用戶名和密碼登錄“研招網”自行下載打印《準考證》。《準考證》使用A4幅面白紙打印,正反兩面在使用期間不得涂改或書寫。
(二)考生憑下載打印的《準考證》及有效居民身份證參加初試和復試。
(三)初試日期和時間
初試時間為2024年12月21日至22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四)初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4英語(二)③342農業知識綜合四④822現代農業與生態文明
每科考試時間一般為3小時;詳細考試時間、考試科目及有關要求等由考點和招生單位予以公布。
七、復試
(一)教育部發布202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考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后(福建省屬于一區范圍),我校將結合生源和招生計劃等情況,確定我校碩士研究生考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我院將在網站上公布符合要求的參加復試人員名單。
(二)復試一般安排在2025年4月底前完成,復試辦法將于復試前在我校研究生院和學院網頁上公布,考生根據學院復試要求參加復試。
八、違規處理
對在研究生招生考試中違規或作弊的考生,按照《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嚴肅處理。對在校生,由其所在學校按有關規定給予處分,直至開除學籍;對在職考生,將通知考生所在單位,由考生所在單位視情節給予黨紀或政紀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對弄虛作假者(含推免生),不論何時,一經查實,即按有關規定取消報考資格、錄取資格或學籍。
相關單位將把考生在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中的違規或作弊事實記入《國家教育考試考生誠信檔案》,并將考生的有關情況通報其所在學校或單位,記入考生人事檔案,作為其今后升學和就業的重要參考依據。
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考生,錄取當年入學時未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者,錄取資格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