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同等學力申碩西方經濟學簡答題練習(8)
來源:在職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發(fā)布時間:2019-01-11 11:19:01
已經進入2019年度,準備參加同等學力申碩考試的學員,需要多做一些相關的練習題以備考試,下面為大家整理了一些西方經濟學簡答題,可以幫助大家更好的學習。
簡答題練習8:
新凱恩斯主義是如何解釋價格、工資粘性的?請加以評論。
參考答案:
新凱恩斯主義從不同角度分析了價格和工資黏性的原因,對名義黏性和實際黏性在大化和理性預期假設下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解釋。這些解釋包括菜單成本論、交錯調整價格和交錯調整工資論、不完全競爭論、市場協(xié)調論、勞動市場論和信貸配給論等。
菜單成本論認為,菜單成本的存在阻礙廠商調整價格,所以價格有黏性。菜單成本是指廠商每次調整價格要花費的成本,包括研究和確定新價格、編印更改價目表等所費的成本。另外,菜單成本也包括調整價格的機會成本。廠商只有在調整價格后的利潤增加量大于菜單成本時,才會調價。因此,菜單成本的存在,使廠商不愿意經常地變動價格,所以價格水平有黏性。
交錯調整價格及交錯調整工資論以理性預期為假設前提,認為經濟當事人調整價格的時間是交錯進行的。交錯調整導致價格和工資具有慣性。因而,即使存在理性預期,政府政策仍有積極作用。不完全競爭論認為,在不完全競爭市場中,廠商利用壟斷力定價時,價格通常不會隨著總需求的變動而變動,價格對總需求變動不敏感,導致產量隨著總需求而變動。
另一方面,總需求變動具有外部影響,可以通過宏觀經濟中各經濟當事人之間的相互作用而放大,導致經濟波動。在不完全競爭條件下,經濟不存在自發(fā)趨向于充分就業(yè)的機制,因而需要通過政府干預才能提高效率,增進社會福利。市場協(xié)調失靈論是新凱恩斯主義為解釋非市場出清原因而提出的一種新理論。市場協(xié)調失靈論從市場機制不能協(xié)調眾多經濟當事人的行為來說明市場失靈。他們認為,在一個由許多經濟當事人構成的經濟中,盡管每個經濟當事人都是理性的,他們之間的行為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然而,每個經濟人的市場力量都很小,單個經濟人無力協(xié)調整個經濟行為,從而導致市場失靈。市場協(xié)調失靈,使市場機制不能確保經濟處于有效率的均衡狀態(tài),只有通過國家干預,才能改變協(xié)調失靈的狀況,使資源得到優(yōu)化配置。
勞動市場論多側面地探討了工資黏性和失業(yè)的原因。在新凱恩斯主義看來,隱含合同、局內人的壓力效率工資等都是工資黏性的原因。隱含合同是指風險中性的廠商與風險厭惡的工人之間存在著非正式的協(xié)議;局內人與局外人之間的差別使得廠商面臨著來自于廠商內部在職工人的壓力;效率工資則說明,勞動的效率并不總是常數(shù),它與廠商的工資呈正方向變動。為了保持效率,工資是以高效率工人的標準制定的。
所有這些,使得實際工資出現(xiàn)黏性。信貸配給論認為,在不完全信息的信貸市場上,利率和配給機制都在起作用。由于信息的不對稱性,供給不完全了解風險程度,因而可能存在信貸配給。政府貨幣政策能成功地糾正信貸市場失靈,提高信貸市場效率,降低市場風險,增進社會福利。
總之,新凱恩斯主義注意到了市場的不完全特征,強調與各種市場失靈相聯(lián)系的工資和價格黏性所導致的市場非出清,進而解釋短期經濟波動。新凱恩斯主義堅持凱恩斯主義的原旨,并為原有的宏觀經濟理論提供了更符合實際的微觀基礎。同時,新凱恩斯主義也為政府干預提供了理論基礎。不過,新凱恩斯主義大的問題在于對價格黏性原因的解釋過于散亂,還沒有形成統(tǒng)一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