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學校簡介
本學科始建于1984年,1993年獲得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2001年被評為吉林省重點學科,2006年獲得食品科學二級博士學位授權和食品科學與工程一級碩士學位授權。2009年獲批食品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018年獲批食品科學與工程一級博士點學位授權。本學科現為吉林省優勢特色重點學科,吉林省高水平特色建設學科。
學科圍繞國家和吉林省農產品加工發展規劃和重大技術需求開展教學科研工作,多年來,在玉米、大豆、雜糧等糧食精深加工與營養健康食品及副產物高值化利用、長白山特色動植物和食藥用菌等優質資源高效利用研究與功能性食品開發、農畜產品加工與質量安全控制及評價等方面形成鮮明的特色及優勢。"十二五"以來,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等國家、省部級項目120余項,科研經費達1.2億元。先后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7項、二等獎9項。
本學科擁有"小麥和玉米深加工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加工研究室"和"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加工研究室"等10個國家、省部級科研平臺;有國家、省部級創新團隊9個。學科實驗室總面積近10000m2,儀器設備總值8000余萬元;本學科現有專任教師50人,教授17人,其中,二級教授4人、三級教授2人,具有博士學位人員達80%。現有"雙聘院士"1人,有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家百千萬人才、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長白山學者特聘教授等各級學術稱號36人次。學科師資力量雄厚,儀器設備先進,硬件設施完備,為國家和地方食品加工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技術支撐。
二、培養目標
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堅實的基礎理論以及系統的食品專業知識與技能,適應國家和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研究型高層次專門人才。
1、樹立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思想,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學風嚴謹,品德良好,有較強的事業心和獻身精神,能立志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發展服務。
2、努力學習和掌握食品科學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了解本學科研究的國內外發展動態,嚴謹的科研作風、良好的科研興趣、較強的學術交流能力和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具有創新意識和從事科學研究和專業技術實踐的能力。
三、研究方向
食品科學
四、學習年限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學制為3年。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在校最長學習年限為4年(含休學和保留學籍),非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在校最長學習年限為5年(含休學和保留學籍)。
五、培養方式
1、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方式以課程學習與論文研究并重。
2、導師是研究生培養質量的第一負責人。碩士研究生培養實行導師責任制,鼓勵實行以導師科研團隊為主的指導小組集體指導。導師或指導小組負責制訂和調整碩士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組織文獻閱讀報告、科研進展匯報及學額為論文全程指導,對交叉學科的碩士研究生應組成交叉學科的指導小組進行集體指導,導師應全面關心研究生的成長成才。
3、課程學習與實踐、學術活動碩士研究生在課程學習階段要認真學好理論課,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按照考核要求參加學術活動和科研、教學實踐活動。
六、課程體系
1、學分要求
總學分 | 課程學分下限 | 課程學分上限 | 學位課學分 | 學位課及格成績 | 其他課及格成績 |
26 | 20 | 24 | 15 | 70 | 60 |
2、課程設置
課程類別 | 課程編號 | 課程名稱 | 學時 | 學分 | 研究方向 | 開課學期 | |
學位課 | 公共必修課 | s10193b1 |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實踐研究 | 36 | 2 | 所有方向 | 1 |
s10193b2 | 外國語 | 80 | 2 | 所有方向 | 1 | ||
學科必修課 | s0832b01 | 高級食品化學 | 32 | 2 | 所有方向 | 1 | |
s0832b02 | 現代食品營養學 | 32 | 2 | 所有方向 | 1 | ||
s0832b03 | 現代食品微生物學 | 32 | 2 | 所有方向 | 1 | ||
s0832b04 | 食品科學專題 | 32 | 2 | 食品科學 | 1 | ||
s0832b05 | 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專題 | 32 | 2 | 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 | 1 | ||
s0832b06 | 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專題 | 32 | 2 | 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 | 1 | ||
s0832b07 | 糧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專題 | 32 | 2 | 糧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 1 | ||
s0832b08 | 食品安全專題 | 32 | 2 | 食品安全 | 1 | ||
s0832b09 | 食品生物技術專題 | 32 | 2 | 所有方向 | 1 | ||
s0832b10 | 科技論文寫作與學術報告 | 16 | 1 | 所有方向 | 1 | ||
非學位課 | 公共選修課 | s10193x1 | 自然辯證法概論 | 18 | 1 | 自然科學類必選 | 1 |
s10193x3 | 第二外國語(英語) | 32 | 2 | 小語種者必選 | 2 | ||
s10193x4 | 生物信息學 | 32 | 2 | \ | 1 | ||
s10193x7 | 托福 | \ | 2 | ||||
s10193x6 | 雅思 | 2 | |||||
s10193x5 | 論文寫作指導 | 16 | 1 | 2 | |||
學科選修課 | s0832x01 | 試驗設計與數據處理 | 32 | 2 | 所有方向 | 1 | |
s0832x02 | 功能性食品研究與評價 | 32 | 2 | 所有方向 | 1 | ||
s0832x03 | 食品物性學 | 16 | 1 | 所有方向 | 1 | ||
s0832x04 | 食品酶學與酶制劑專題 | 16 | 1 | 所有方向 | 1 | ||
s0832x05 | 食品發酵技術進展 | 16 | 1 | 所有方向 | 1 | ||
s0832x06 | 食品生化分離新技術 | 16 | 1 | 所有方向 | 1 | ||
s0832x07 | 專業英語 | 16 | 1 | 所有方向 | 1 | ||
s0832x08 | 農畜產品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 | 16 | 1 | 除食品安全的其他方向 | 1 | ||
s0832x09 | 現代食品工程新技術 | 16 | 1 | 食品科學 | 1 | ||
s0832x10 | 食品新資源與利用專題 | 16 | 1 | 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 | 1 | ||
s0832x11 | 食品新產品開發及案例分析 | 16 | 1 | 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 | 1 | ||
s0832x12 | 植物蛋白科學專題 | 16 | 1 | 糧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 1 | ||
s0832x13 | 谷物食品科學專題 | 16 | 1 | 糧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 1 | ||
s0832x14 | 油脂化學專題 | 16 | 1 | 糧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 1 | ||
s0832x15 | 糧油精深加工技術專題 | 16 | 1 | 糧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 1 | ||
s0832x16 | 食品加工安全控制專 | 16 | 1 | 食品安全 | 1 | ||
s0832x17 | 食品安全檢測新技術 | 16 | 1 | 食品安全 | 1 | ||
s0832x18 | 水產品開發新進展 | 16 | 1 | 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 | 1 | ||
必修環節 | h1019301 | 開題報告 | \ | 1 | \ | ||
h1019302 | 中期考核 | 1 | |||||
h1019303 | 學術活動 | 2 | |||||
h1019304 | 教學實踐 | 1 | |||||
h1019305 | 學術道德與學術規范 | 1 |
3、教學方法
①教學內容要注重理論與科研實踐相結合,由系統知識傳授向能力培養轉變,重點培養碩士研究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對碩士研究生倡導啟發式、探索式、參與式教學方式。鼓勵碩士研究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4、考核方式
①課程考核課程考試可采用不同方式,但一般應有一定量的筆試。公共課及基礎課以筆試為主,專業課采用課程論文、學生做專題報告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核,重點考察研究生對專業知識的把握能力及其應用基礎理論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所有課程的成績均采用百分制,學位課70分為及格,其他課程60分及格。
②必修環節考核分為:開題報告、中期考核、學術活動、實踐教學及學術道德與學術規范。具體要求見必修環節。
七、必修環節
1、開題報告(1學分)
文獻綜述和開題報告碩士研究生在第二學期完成開題。要求查閱文獻資料100篇以上,其中最近5年內的文獻應占40%以上,外文文獻不少于50%,并根據綜述內容提出學位論文題目和選題報告。開題報告要求公開舉行報告會,并由本學科5人以上專家組成的評審小組進行評審,提出具體的評價和修改意見,不通過者可限期重做,組織學科專家二次論證,具體方法按《吉林農業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管理方法》執行。(1學分)
2、中期考核(1學分)
中期考核入學后第四學期初進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由各學科方向組織。中期考核內容包括政治思想表現、課程學習狀況、學位論文工作進展和身體狀況等。具體辦法按《吉林農業大學研究生中期考核管理辦法》執行。(1學分)
3、學術活動(2學分)
碩士研究生參加國際會議并做學術報告計2學分(聽學術報告記1學分);參加國內一級學會舉辦的會議并做學術報告計1學分(聽學術報告記0.5學分);參加國內一級學會分會或省級學會組織的學術會議并做學術報告計0.5學分(聽學術報告記0、3學分);在全校或學院作學術報告計0.3學分(聽學術報告計0.1學分);參加國家或學校公派聯合培養半年以上的研究生,學術活動視為考核合格。學術活動考核由導師在第6學期初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經導師審核通過后記2學分。書面記錄材料由研究生秘書以試卷形式進行存檔。
4、教學實踐(1學分)
可采用協助導師擔任助教、指導本科生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等形式,碩士研究生至少完成6學時教學實踐,教學實踐考核由導師在第6學期初對學生進行評價,經導師審核通過后記1學分。
5、學術道德與學術規范(1學分)
由研究生院統一組織學習、考核,合格者記1學分。
八、發表學術成果要求
碩士研究生攻讀學位期間取得學術成果要求按《吉林農業大學關于申請碩士學位取得學術成果的規定》執行。
九、畢業與學位授予
碩士研究生在規定的學習年限內完成課程學習,修滿培養方案所規定的學分,通過思想品德考核,學位論文答辯,符合畢業資格,準予畢業;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吉林農業大學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工作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達到學校及學科的學位授予標準,經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審議,審議通過后授予工學碩士學位。
梁老師:17812039143
張老師:18611851496
報名郵箱:edu@edue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