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科簡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點的前身是2006年獲得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計算機應用技術二級學科點,2018年升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點,2018年被評為吉林省優勢特色學科(B類)。學科分為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軟件與理論、智能決策與控制和大數據技術與智慧農業四個研究方向,其中大數據技術與智慧農業為交叉學科,掛靠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下。
學科以學術研究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產學結合為途徑,跟蹤國際計算機應用技術前沿,旨在培養面向科研單位、政府部門、企業和國內外項目機構從事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研究開發和信息管理的應用研究型高級人才。本學科將計算機科學與農學、生命科學等學科交叉與融合,畢業生除具備一般院校計算機專業要求的通用IT研究與開發能力外,在農業和農村信息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開發方面具有比較鮮明的特色。
二、培養目標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德育為先、育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培養具有開拓創新精神,適應國家和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專門人才,能夠在本學科或農業信息化領域內獨立地開展科學研究和計算機開發與應用工作,具體要求如下:
1、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點,堅持科學發展觀,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遵紀守法,知農愛農,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質、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嚴謹的科學作風,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2、具有堅實的計算機科學基礎理論和系統專業知識和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了解計算機應用技術發展的前沿動態。
3、掌握一門外國語,并能較熟練地運用于本學科。
4、具有健康的體魄和較強的心理素質。
三、研究方向
計算機應用技術
本研究方向主要開展包括計算機硬件、軟件與應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與方法,具體包括軟件開發、軟件架構、軟件項目管理、移動互聯網、分布式計算、數據庫、信息安全、機器翻譯、語義分析、農業本體、垂直搜索、自然語義處理、嵌入式系統開發、移動應用開發等技術。
四、學習年限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學制為3年。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在校最長學習年限為4年(含休學和保留學籍),非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在校最長學習年限為5年(含休學和保留學籍)。
五、培養方式
1、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方式以課程學習與論文研究并重。
2、導師是研究生培養質量的第一負責人。碩士研究生培養實行導師責任制,鼓勵實行以導師科研團隊為主的指導小組集體指導。導師或指導小組負責制訂和調整碩士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組織文獻閱讀報告、科研進展匯報及學額為論文全程指導,對交叉學科的碩士研究生應組成交叉學科的指導小組進行集體指導,導師應全面關心研究生的成長成才。
3、課程學習與實踐、學術活動碩士研究生在課程學習階段要認真學好理論課,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按照考核要求參加學術活動和科研、教學實踐活動。
六、課程體系
1、學分要求
總學分 | 課程學分下限 | 課程學分上限 | 學位課學分 | 學位課及格成績 | 其他課及格成績 |
29 | 22 | 24 | 12 | 70 | 60 |
2、課程設置
課程類別 | 課程編號 | 課程名稱 | 學時 | 學分 | 開課學期 | |
學位課 | 公共必修課 | s10193b1 |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 36 | 2 | 1 |
s10193b2 | 外國語 | 80 | 2 | 1 | ||
學科必修課 | s0775b01 | 數據科學與工程 | 32 | 2 | 2 | |
s0775b02 | 高級算法分析與設計 | 32 | 2 | 1 | ||
s0775b03 | 機器學習 | 32 | 2 | 2 | ||
s0775b04 | 智慧農業前沿 | 16 | 1 | 1 | ||
s0775b05 | 科技論文寫作指導 | 16 | 1 | 1 | ||
非學位課 | 公共選修課 | s10193x1 | 自然辯證法概論 | 18 | 1 | 1 |
s10193x3 | 第二外國語(英語) | 32 | 2 | 1 | ||
s10193x4 | 生物信息學 | 32 | 2 | 1 | ||
s10193x6 | 雅思 | 32 | 2 | 2 | ||
s10193x5 | 論文寫作指導 | 16 | 1 | 2 | ||
學科選修課 | s0775x01 | 人工智能 | 32 | 2 | 1 | |
s0775x02 | 計算機視覺 | 32 | 2 | 1 | ||
s0775x03 | 軟件系統與工程 | 32 | 2 | 1 | ||
s0775x04 |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 | 32 | 2 | 1 | ||
s0775x05 | 智能優化技術 | 32 | 2 | 1 | ||
s0775x06 | 自然語言處理 | 32 | 2 | 1 | ||
s0775x07 | 高級計算機網絡 | 32 | 2 | 1 | ||
s0775x08 | 農業光譜分析 | 24 | 1.5 | 2 | ||
S0775x09 | 生物信息學 | 24 | 1.5 | 2 | ||
S0775x10 | 現代物理農業工程 | 24 | 1.5 | 2 | ||
S0775x11 | 農業模型學 | 24 | 1.5 | 2 | ||
S0775x12 | 農業空間信息技術 | 24 | 1.5 | 2 | ||
s0775x13 | 知識圖譜 | 24 | 1.5 | 2 | ||
必修環節 | h1019308 | 計算機與軟件技能測試 | \ | 1 | 1-4 | |
h1019301 | 開題報告 | 1 | 2-3 | |||
h1019302 | 中期考核 | 1 | 4 | |||
h1019303 | 學術活動 | 2 | 1-5 | |||
h1019304 | 教學實踐 | 1 | 1-5 | |||
h1019305 | 學術道德與學術規范 | 1 | 1-6 |
3、教學方式
?。?)研究生教學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提倡采用研討班、專題式、啟發式等多種教學方式,提倡采用多導師教學,使課堂講授、交流研討、案例分析等有機結合,加強對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2)制定開放、靈活的選課機制,鼓勵研究生通過Coursera、edX、Udacity、中國大學MOOC、學堂在線、好大學在線等國內外慕課平臺,選擇與培養方案內課程設置對應的課程,進行在線學習。
4、考核方式
?。?)碩士研究生課程的考試采用筆試、閉卷形式。
?。?)專業課考試實施教考分離。考試內容重點考核研究生對專業知識的把握能力、基礎理論分析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
?。?)碩士研究生在課程學習期間需提交若干作業,每門課程布置的作業次數不少于課程總學分除以0.5。作業形式可以為課程論文及實驗報告等。所有完成的作業需在學院備案存檔。
?。?)各門課程的成績均采用百分制,最終成績包括平時成績和考試成績,其中平時成績不少于30分,重點考核作業完成和出勤情況。學位課70分及格,非學位課60分及格。
?。?)選擇慕課在線學習方式的碩士研究生,需由個人提出申請,在導師審核置換課程的科學性的基礎上,獲得相應課程合格證書,由學院學位評審委員會評定合格后方可獲得對應的課程學分。
七、必修環節
1、計算機與軟件技能測試(1學分)
(1)參加CCFCSP認證(CCF計算機軟件能力認證Certified Software Professional)考試,成績達到120分以上(滿分為500分),計1學分。入學前已滿足該要求的,經審核后,直接計1學分。若因不可抗拒原因,研究生期間未舉行此認證或者參加兩次未通過者,也可參加學院組織的程序設計大賽(單人上機測試,滿分100分),獲得70分以上成績,可計1學分。
?。?)參加中國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并獲得中級資格以上證書的,計1學分。入學前已滿足該要求的,經審核后,直接計1學分。
2、開題報告(1學分)
開題環節分為預開題和正式開題,分別在第2學期結束前和第3學期結束前完成。
?。?)預開題環節,需提交一篇不少于5000字的文獻綜述(參考文獻數量不少于50篇,其中的英文文獻不少于15篇)。
?。?)開題環節,正式開題原則上應于入學后第3學期結束前完成。開題報告采取報告和答辯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碩士生個人闡述時間不少于15分鐘。
?。?)對于實行雙導師制的學生,原則上2位導師都應參加開題報告環節。
具體辦法按《吉林農業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管理辦法》執行。
3、中期考核(1學分)
中期考核在第4學期結束前完成。休學研究生中期考核與下一年級同期進行。
?。?)學院成立中期考核小組(校外專家不少于2名),考核形式須采取PPT匯報和答辯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考核內容包括研究生入學以來的政治思想表現、暑期講習班、認證考試、學術活動、實踐活動、學科競賽、創新創業、科研成果、知識產權發表等情況,匯報時間不低于10分鐘。同時接受考核小組提問,時間不低于5分鐘。
具體辦法按《吉林農業大學研究生中期考核管理辦法》執行。
4、學術活動(2學分)
學術活動考核由導師在第6學期初對學生進行評價,經導師審核通過后記2學分,書面記錄材料由研究生秘書以試卷形式進行存檔。
?。?)參加學術會議
碩士研究生在讀期間(第1學期至第5學期)參加國際會議并做學術報告計1.5學分(聽學術報告記1學分);參加國內一級學會舉辦的會議并做學術報告計1學分(聽學術報告記0.5學分);參加國內一級學會分會或省級學會組織的學術會議并做學術報告計0.5學分(聽學術報告記0.3學分);在全?;驅W院作學術報告計0.3學分(聽學術報告計0.1學分);參加國家或學校公派聯合培養半年以上的碩士研究生,學術活動視為考核合格。參加學術會議總學分不得少于1學分,不得多于1.5學分。需提交會議通知和不少于1000字的會議總結。
(2)參加學術年會
碩士研究生在讀期間(第1學期至第5學期)參加學院組織的學術年會并獲得三等獎以上計0.5學分(獲獎總人數不超過10人);參加學校組織的學術年會并獲三等獎以上計1學分。
?。?)參加暑期講習班
在第1學年或第2學學年的暑期,針對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以及智慧農業等前沿熱點專題,邀請校外專家開展不少于1周的線上線下混合式講課或實訓,以提交大作業的形式進行考核,成績合格者計1學分。
5、教學實踐(1學分)
教學實踐包括學生結合研究開展的社會調查、田野調查、企業實訓、志愿服務、創新創業、學科競賽等。考核由導師在第6學期初對學生評價,經審核通過后計1學分。
(1)參加社會調查、田野調查、企業實訓、志愿服務等活動,時間不少于2周,并附實踐報告(不少于3000字)和活動組織者提供的相關證明,計1學分。
?。?)參加學校、學院組織的創新創業項目,獲得省部級以上項目或獎勵(國家級項目或獎勵排名前三,省部級項目或獎勵排名第一),計1學分。
?。?)參加學校、學院組織的信息技術類學科競賽,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國家級獎勵排名前三,省部級獎勵排名第一),計1學分。
6、學術道德與學術規范(1學分)
由研究生院統一組織學習、考核,合格者記1學分。
八、發表學術成果要求
碩士研究生攻讀學位期間取得學術成果要求按《吉林農業大學關于申請碩士學位取得學術成果的規定》執行。
九、畢業與學位授予
碩士研究生在規定的學習年限內完成課程學習,修滿培養方案所規定的學分,通過思想品德考核,學位論文答辯,符合畢業資格,準予畢業;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吉林農業大學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工作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達到學校及學科的學位授予標準,經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審議,審議通過后授予理學碩士學位。
梁老師:17812039143
張老師:18611851496
報名郵箱:edu@edue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