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科簡介
草學在2011年被批準為研究生教育一級學科,此前為畜牧學一級學科中的二級學科。吉林農業大學于2002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根據國家學科建設及國民經濟發展需要,結合地方經濟發展特點,學科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草種質資源與遺傳育種、草資源開發與利用、草地生態與植被恢復、草坪綠地景觀。本學科目前有專任教師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中級職稱3人。7人具有博士學位,5人有國外訪學經歷。另有來自中國農業大學、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吉林省農業科學院等單位的5位校外導師,進一步充實了本學科的師資隊伍,增強了本學科的教學科研支撐能力。本學科在校內擁有約1公頃的牧草標本園和實習草地,學校還建設有300余公頃的天然草地,為研究生的實踐教學和精細化試驗的開展提供了有效的物質保障。近五年,承擔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近30項,科研總經費900余萬元,學校雙支計劃等各類經費300余萬元。在牧草育種、飼草生產、草地生態、人工草地建植與利用等專業方向上展開了深入廣泛的研究,取得了突出的科研成果,獲批國審品種1個、進入國家區試點牧草新品種2個,省審品種2個;發表論文200余篇,其中SCI收錄30余篇。
二、培養目標
結合草學的發展趨勢,從宏觀和微觀角度探索草地資源的保護利用和優質飼草種質資源的高效開發利用,推動現代草業和草牧業發展,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如下:
1、思想進步,品行端正;具備團結協作精神和集體主義觀念,遵紀守法;恪守學術道德規范、具有嚴謹的治學態度,求實創新精神;服從國家需要,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2、掌握草學學科的堅實基礎理論,系統的專門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了解本專業的國內外研究動態和發展方向。
3、具有從事草學的科研工作、教學工作和獨立擔負專業技術工作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熟練地運用一門外國語,閱讀和筆譯外文專業資料。具有良好的學術表達和交流能力,善于表達學術思想、闡述研究思路和技術手段、展示自己的學術成果,表達清楚、專業術語運用得當、儀表端莊大方。
4、草學碩士研究生還應該善于運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能解決草學相關的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問題和技術需求,積極參與草學領域的科研活動和生產實踐活動,并熟悉草業科研和生產工作的一般工作流程和執行規范。
三、研究方向
1、草種質資源與遺傳育種
以收集評價牧草種質材料,培育高產優質飼草品種為目標,以適宜東北地區種植的牧草為對象,收集評價本地區野生牧草種質資源及其分布和多樣性水平,研究種質安全保存技術;研究逆境條件下牧草的生態特征和生理機制;采用雜交種選育、種子生產技術和現代生物技術手段,培育高產優質、抗逆性強和抗病蟲害的新品種。
2、草資源開發與利用
以開發飼草資源,提高飼草利用效率為目標,評價牧草及飼料作物的飼用價值和經濟價值,研究牧草及飼料作物在草食動物體內的消化特點及組合效應,提高牧草及飼料作物的利用率,確定合理的利用模式。開展牧草生物活性成分的分離、鑒定及其功能學研究;揭示牧草次生代謝產物與其他生物活性成分的配伍及協同機理。
3、草地生態與植被恢復
探討草地生態基本理論,特別集中于草原重要物種的種群生物學特征及適應進化對策、草甸草原對全球氣候變化關鍵因子的響應與適應,以鄉土草種修復生態環境為理念,針對鹽堿化、退化、沙化植被開展修復設計、技術集成、修復評價等研發工作。
4、草坪綠地景觀
針對寒地觀賞植物種質資源收集與利用、草坪植物景觀設計開展研究。探索草坪節水灌溉、平衡施肥等防治技術,高爾夫球場、運動場及園林綠地草坪的建植、管理和養護研究。
?
四、學習年限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學制為3年。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在校最長學習年限為4年(含休學和保留學籍),非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在校最長學習年限為5年(含休學和保留學籍)。
五、培養方式
草學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的培養貫徹課程學習與科學研究并重的原則,采取導師個別指導和導師組集體培養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充分發揮導師指導研究生的主導作用,同時又重視發揮學術群體作用以及研究生個人的才能。
1、政治理論課學習要和經常性的思想教育、道德品質教育相結合,要求研究生認真學習政治理論課,積極參加形勢教育和時事政策學習,注意品德修養,積極參加公益活動,并做好個人紀錄,以作為學年政治思想考核的依據。
2、碩士研究生導師應根據培養方案要求,結合研究生本人的基礎和特長,及時認真地制定出課程學習階段和論文研究階段具體的培養計劃,并在培養過程中遵照執行,同時,導師本人做到教書育人,密切注意研究生的德智體諸方面的發展和成長。
3、強化研究生科研道德規范,樹立研究生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的優良學風,培養研究生具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善于思考、樂于探索、勇于創新及善于合作的團隊精神以及關注社會的人文精神。
4、在課程學習中要注意因材施教,注意對研究生自學能力、實驗動手能力、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充分發揮研究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更多地采用啟發式、研討式教學方式。研究生必須參加一定數量的學術講座、學術報告,了解學科前沿,形成濃厚的學術氛圍。
5、在保證培養質量的前提下,具體培養方式可以靈活多樣,不斷總結和創造新經驗。
?
六、課程體系
1、學分要求
總學分 | 課程學分下限 | 課程學分上限 | 學位課學分 | 學位課及格成績 | 其他課及格成績 |
26 | 20 | 24 | 17 | 70 | 60 |
2、課程設置
課程類別 | 課程編號 | 課程名稱 | 學時 | 學分 | 研究方向 | 開課學期 | |
學位課 | 公共必修課 | s10193b1 |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實踐研究 | 36 | 2 | \ | 1 |
s10193b2 | 外國語 | 80 | 2 | 1 | |||
學科必修課 | s0909b02 | 飼草資源利用與評價 | 32 | 2 | 所有研究方向 | 1 | |
s0909b05 | 草學Seminar | 32 | 2 | 所有研究方向 | 1 | ||
s0909b07 | 草地農業系統學 | 32 | 2 | 所有研究方向 | 1 | ||
s0909b08 | 草地生態學原理 | 32 | 2 | 所有研究方向 | 1 | ||
s0909b09 | 高級草類植物遺傳育種學 | 32 | 2 | 所有研究方向 | 1 | ||
s0909b10 | 草業科學研究方法 | 48 | 3 | 所有研究方向 | 1 | ||
非學位課 | 公共選修課 | s10193x1 | 自然辯證法概論 | 18 | 1 | 自然科學類必選 | 1 |
s10193x3 | 第二外國語(英語) | 32 | 2 | 小語種者必選 | 2 | ||
s10193x4 | 生物信息學 | 32 | 2 | \ | 1 | ||
s10193x6 | 雅思 | 32 | 2 | 2 | |||
s10193x5 | 論文寫作指導 | 16 | 1 | 2 | |||
學科選修課 | s0909x01 | 飼草加工調制技術 | 24 | 1.5 | 所有研究方向 | 1 | |
s0909x06 | 草地培育與植被恢復 | 24 | 1.5 | 所有研究方向 | 1 | ||
s0909x08 | 專業論文寫作 | 16 | 1 | 所有研究方向 | 1 | ||
s0909x09 | 牧草種子發育與貯藏生理學 | 16 | 1 | 所有研究方向 | 1 | ||
s0909x10 | 專業外語 | 16 | 1 | 所有研究方向 | 1 | ||
s0909x11 | 現代草坪學 | 24 | 1.5 | 所有研究方向 | 1 | ||
s0909x12 | 草食動物營養學 | 16 | 1 | 所有研究方向 | 1 | ||
s0909x13 | 高級植物生理與生物化學 | 32 | 2 | 所有研究方向 | 1 | ||
s0909x14 | 草地有害生物管理學 | 24 | 1.5 | 所有研究方向 | 1 | ||
s0909x15 | 草地資源類型學 | 24 | 1.5 | 所有研究方向 | 1 | ||
s0909x16 | 草業經濟與系統分析 | 16 | 1 | 所有研究方向 | 1 | ||
必修環節 | h1019301 | 開題報告 | \ | 1 | \ | 2-3 | |
h1019302 | 中期考核 | 1 | 3-4 | ||||
h1019303 | 學術活動 | 2 | 1-5 | ||||
h1019304 | 教學實踐 | 1 | 6 | ||||
h1019305 | 學術道德與學術規范 | 1 | 1-6 |
3、教學方法
?、俳虒W內容要注重理論與科研實踐相結合,由系統知識傳授向能力培養轉變,重點培養碩士研究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趯ΥT士研究生倡導啟發式、探索式、參與式教學方式。鼓勵碩士研究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4、考核方式
①課程考核課程考試可采用不同方式,但一般應有一定量的筆試。公共課及基礎課以筆試為主,專業課采用課程論文、學生做專題報告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核,重點考察研究生對專業知識的把握能力及其應用基礎理論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所有課程的成績均采用百分制,學位課70分為及格,其他課程60分及格。
②必修環節考核分為:開題報告、中期考核、學術活動、實踐教學及學術道德與學術規范。具體要求見必修環節。
七、必修環節
1、開題報告(1學分)
文獻綜述和開題報告碩士研究生在第二學期完成開題。要求查閱文獻資料100篇以上,其中最近5年內的文獻應占40%以上,外文文獻不少于50%,并根據綜述內容提出學位論文題目和選題報告。開題報告要求公開舉行報告會,并由本學科5人以上專家組成的評審小組進行評審,提出具體的評價和修改意見,不通過者可限期重做,組織學科專家二次論證,具體方法按《吉林農業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管理方法》執行。(1學分)
2、中期考核(1學分)
中期考核入學后第四學期初進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由各學科方向組織。中期考核內容包括政治思想表現、課程學習狀況、學位論文工作進展和身體狀況等。具體辦法按《吉林農業大學研究生中期考核管理辦法》執行。(1學分)
3、學術活動(2學分)
碩士研究生參加國際會議并做學術報告計2學分(聽學術報告記1學分);參加國內一級學會舉辦的會議并做學術報告計1學分(聽學術報告記0.5學分);參加國內一級學會分會或省級學會組織的學術會議并做學術報告計0.5學分(聽學術報告記0、3學分);在全?;驅W院作學術報告計0.3學分(聽學術報告計0.1學分);參加國家或學校公派聯合培養半年以上的研究生,學術活動視為考核合格。學術活動考核由導師在第6學期初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經導師審核通過后記2學分。書面記錄材料由研究生秘書以試卷形式進行存檔。
4、教學實踐(1學分)
可采用協助導師擔任助教、指導本科生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等形式,碩士研究生至少完成6學時教學實踐,教學實踐考核由導師在第6學期初對學生進行評價,經導師審核通過后記1學分。
5、學術道德與學術規范(1學分)
由研究生院統一組織學習、考核,合格者記1學分。
八、發表學術成果要求
碩士研究生攻讀學位期間取得學術成果要求按《吉林農業大學關于申請碩士學位取得學術成果的規定》執行。
九、畢業與學位授予
碩士研究生在規定的學習年限內完成課程學習,修滿培養方案所規定的學分,通過思想品德考核,學位論文答辯,符合畢業資格,準予畢業;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吉林農業大學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工作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達到學校及學科的學位授予標準,經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審議,審議通過后授予農學碩士學位。
梁老師:17812039143
張老師:18611851496
報名郵箱:edu@eduego.com